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观察:“办不下去”的村小如何突围?

2013年08月19日 16:23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教育观察:“办不下去”的村小如何突围?
看着用莲蓬做好的手工作品,心里美滋滋的。
孩子们用莲蓬做风铃

  办不下去”的村小如何突围

  扎根乡土文化 教学理念嬗变

  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田园生活、DIY科学图画书,在家里养蚕、养蜗牛,这样的待遇城里的孩子们很羡慕吧?这些场景现在经常出现在合肥“最美乡村学校典范工程”的三所小学。

  去年9月份,“最美乡村学校典范工程”在包河区试点启动,三所在大家眼中“办不下去”的村小新街小学、鲍岗小学和保兴小学并入屯溪路小学、青年路小学和师范附小,成为这三所学校的一个校区,进行统一管理。新形势下乡村小学发展的探索也由此开始。

  [暑期一瞥]

  荷塘地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前两天,屯溪路小学新街校区的老师们带着十几个学生,来到村子里的一处荷塘边,用触手可及的荷叶、莲蓬做起了手工。

  连日高温,让城区里的人透不过气来,除了空调房想找个凉爽的地方都很难。不过牛角大圩却处处有凉爽的好去处。这里遍布荷塘,微风拂过既带来了荷花的清香,又带来了水面的清凉。所以,屯小新街校区的老师和学生们把乡村少年宫暑假小课堂搬到了荷塘岸边。

  12岁的周雅茹在老师的帮助下,给自己做了顶美丽的遮阳帽:遮阳帽的主体就是一片大荷叶,顶端用一束彩条做了装饰,中间还加上她自己动手折的幸运星,帽子的边缘则装饰上美丽的彩环。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遮阳帽,小雅茹可高兴了,这可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花一分钱,只要自己动动手。9岁的小慧琳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荷叶做出了一件小裙子,看上去非常漂亮。几个男孩子开动脑筋,用莲蓬做起了风铃。

  “上美术课、做手工,不一定要花钱买各种材料,在乡村就地取材就很好。”教孩子们做手工的李晓薇老师很感叹。其实放眼望去,乡村遍地东西都可以用来做手工,既环保又安全,“乡村学生其实比城里孩子能体验到更多的东西,城里孩子就不可能在荷塘边来上手工课。”

  [试点初衷]

  变的只是教学理念和方式

  乡村的这些自然资源一直都在,但真正走进新街孩子们的课堂却只有一年时间。去年9月,“最美乡村学校典范工程”在包河区试点启动,三所“办不下去”的村小新街小学、鲍岗小学和保兴小学并入屯溪路小学、青年路小学和师范附小,成为这三所学校的一个校区,进行统一管理。新形势下乡村小学发展的探索由此开始。

  在新街小学转身成为屯小新街校区的第一天,来自城里的老师们就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美国外教陪孩子们学起了英语。这对学生们来说可是生平第一次,而且美国外教不是来一次就走,每个星期都会定期给孩子们上课。

  城区学校接手后,村小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校里的教学设施更现代化了。屯小新街校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开通了网络,实现了班班通。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也摆满了每间教室的书架。青小鲍岗校区现在的负责人鲍虎以前有个称呼叫“捡破烂校长”,因为原先学校里很多设备都是其他学校淘汰,他要过来的。如今学校里的硬件设施已焕然一新,特别是配上了专门的图书室,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借阅各类书籍。

  师资也是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新街小学原有教师16名,平均年龄47岁,专科以上学历教师仅2人。调整后,屯小派出年轻骨干教师支教新街,全面替换原有教师。课程设置也做了很大调整,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外,还增加了攀登英语、经典诵读、软式垒球等校本课程,同时结合乡村特色的农科院等社团课程也开设起来。

  但最直观的一点——学校校舍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而这正是此次试点的一个底线。“我们不想把城里漂亮的房子搬过来,也不想砸钱把这三所村小改善好,只想通过理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让村小重新焕发生机。”包河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试点的初衷。

  [特色坚守]

  乡土文化的根不能丢

  尽管纳入了城区学校的统一管理,老师们也是统一调配,但村小不是城区学校的延伸,也不是城区学校的复制品。“村小必须立足乡村环境,珍视周围的乡土文化,这才是村小的生命力。”一年的摸索下来,三所学校的管理者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青年路小学鲍岗校区在这方面的尝试尤为明显,他们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教学宝库。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田园生活,DIY科学图画书。老师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养蚕、养蜗牛,鲍骏伟和鲍文君两位学生合作创作了以自己养蜗牛为内容的立体图画书《蜗牛观察日记》;阅读课上,老师带着学生们到田野里找蜜蜂、看蝴蝶,周婉馨同学根据自己对小动物们的观察,创作出了图画书《春天里睡醒的动物们》。

  秋天里的落叶成了老师们最好的教学材料,带着学生阅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落叶跳舞》等书籍,并教学生用落叶剪、贴、画、写——创作读写绘作品。落叶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可爱的小兔子、美丽的小蝴蝶、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创意无限。

  每年的秸秆禁烧都是令管理部门头疼的大事,鲍岗校区的老师们教学生用秸秆编制起花篮,做起了美丽的秸秆画。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回家,家长们不仅对孩子们的创新及动手能力刮目相看,对秸秆禁烧也大为理解。这样的效果连老师们都很意外。

  “乡村学校的教育不应以逃离乡村为目标,所以我们格外珍视乡土文化。”屯溪路小学新街校区负责人王玲说,学校给孩子们布置过一份特殊的作业:与村里老年人聊一聊村子里的故事,并记录下来。因为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体现着乡村人的价值观。在聆听和记录中,孩子们更加了解所处的乡村,理解父辈们的文化。

  [初见成效]

  生源回流突破招生纪录

  一年的探索,对教育来说时间还很短,但这一年来的变化足以让当地人信服:他们不是来搞花架子的,孩子真的有变化。

  最直接的一个变化就体现在招生上,三所村小的生源都出现了回流,报名人数突破了以往的最高纪录。师范附小保兴校区今年暑期迎来了建校以来的招生最高潮,一年级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已经达到37人;屯小新街校区一年级新生也已经接近40人。原来很多打算到城区就读的学生选择留下,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也从城区学校重新回到了村子里。

  村民们是最精打细算的:当初村小不行,才把孩子送到城区上学。现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学校,干吗还要跑到城区去?在家门口上学能省很多钱呢。

  “最美乡村学校典范工程”的探索,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葛明贵教授认为,对于村小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需要整合的进行整合,但必须以学生的安全和方便为前提。

  “对于保留的村小,能够动员优秀教育资源手拉手,的确是一条不错的途径。”葛明贵肯定地说,合肥的这一探索是有益的,对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有启发意义的。“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周妍 余满 星级记者 魏永/文 郑成功/图)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