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千年酒都”宜宾争夺第一川港 聚三省货源降成本(图)

2013年09月05日 14:47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千年酒都”宜宾争夺第一川港聚三省货源降成本(图)
湖北日报讯 图为:宜宾打造临港经济。记者 刘曙松 摄

  千年酒都转型临港经济

  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起航

  引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金沙江纵横千里,在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与岷江合二为一,始称长江。万里长江水运,由此肇始。

  8月28日至9月1日,本报报道组来到宜宾,踏访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实地触摸这座千年酒都的港城梦想。

  8月29日,记者一行来到宜宾长江北岸的四川首个国家级临港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

  眼前的一切让人惊叹,临港工业和商贸物流的大战场在此摆开。而几年前,这里还是炊烟袅袅的荒野田园。

  临港开发区规划193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

  宜宾港的规划独具匠心。集装箱码头、滚装码头、重件和散货码头沿长江北岸一字排开。规划的铁路干线一直延伸至码头,铁水联运设计之便捷,超过长江沿岸诸多大港。

  千年酒都争夺第一川港

  宜宾却非因港出名,闻名于世的十里酒城——五粮液撑起了这座川南重镇经济的半壁江山。

  有媒体报道,白酒业占宜宾工业总产值近50%,仅五粮液集团一家去年销售额就达600.68亿元。

  数据背后,隐忧浮现:一旦白酒业放缓,宜宾经济走向何方?

  宜宾曾因港而兴。清代中后期和民国年间,这里就是四川的商业重镇。然而,上世纪末因航道失修、缺乏现代集装箱码头,宜宾水运货源锐减,营运船舶由繁忙时的千艘萎缩至不足百艘。

  2007年起,宜宾机遇乍现。交通部整治长江干线,宜宾至泸州长江航道等级提升至3级,可供千吨级船舶常年昼夜通航。

  这宛如一道闪电,照亮宜宾转型视野。

  此时,西南港口霸主争夺正风起云涌。下游泸州港吞吐量遥遥领先,上游乐山港奋起直追,30多公里之外的云南也在大兴水富港。

  宜宾机遇在哪里?

  该市市长徐进认为,宜宾襟连巴蜀,势控滇黔,总领长江。出川的水运货物一半从重庆上船,宜宾发展空间巨大,有条件而且必须打造四川第一大港。

  四川开启宜宾速度。

  2008年,宜宾港开建,两年后开港运营。去年,港口吞吐量突破2.6万标箱,增幅超200%,今年预计突破5万标箱。

  按规划,其集装箱远景吞吐量为每年500万标箱,成为四川最大港口。

  港口吃不饱,聚合三省货源降成本

  尽管发展迅速,但宜宾港遭遇全国众多新兴港口同样的难题:吃不饱。

  据测算,目前四川省全年货物运输量为70万标箱,而宜宾港一期吞吐能力就达50万标箱。再加上重庆、乐山、泸州的竞争,货源严重不足。

  宜宾临港开发区经济贸易科技局局长胡明镜说,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一要为企业算好物流账,改变物流习惯,争取改走水路。二要发挥地处川滇黔的枢纽作用,聚合三省货源。

  从运输成本来看,公路每吨每公里1元,铁路0.6元,而水路仅0.05元。对于大进大出的企业而言,颇具吸引力。

  宜宾丝丽雅集团是全球最大粘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每年需进口20万吨木浆。宜宾港开港以后,通过集装箱水运,按保守总量10万吨计算,一年可节省约7000万元。

  五粮液酒,原来为抢时间选择公路运输。如今高端消费降温,迫于成本压力的五粮液大批货物改走水运。

  不仅如此,该市官员介绍,“四川攀枝花和西昌地区的钒钛、钢铁,贵州六盘水的原煤、木材等大宗物资现在都陆续就近运至宜宾,通过长江水道转至沿海。目前港口吃不饱,不代表将来吃不饱,吞吐量须预留空间。”

  港城互动,重塑城市支柱

  当今世界35个国际化大都市,有31个依港而兴。

  临港开发更被宜宾视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

  港口发展能否撬动产业结构调整,并最终推动城市成为产业发达、山水宜居的新城,检验着改革的成败。

  变局悄悄发生。

  先看产业变化。四川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云集,但超大件陆运困难,只能颇费周折先运到重庆再上船。“既然要外运,不如把他们请到宜宾来!”

  临港区专门规划出长江上游重装产业基地,宏化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一大批企业纷纷落户。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等5大主导产业在临港依次布局。

  再看港城互动。临港开发区一开始就拒绝“白天工厂,晚上空城”的单纯工业布局。长途汽车站、三甲医院、学校、商场等配套一应俱全。

  宜宾憧憬,到2020年,把临港打造为千亿经济开发区,成为白酒后的经济新支柱。30万人在此安居乐业,一座驱动川南发展的新城将崛起于长江上游之滨。(记者 江萌 成熔兴 梁晓莹)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