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敦煌农场“候鸟农民”住别墅开轿车上班

2013年09月12日 16: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9月12日电 (南如卓玛)位于敦煌莫高窟30公里以远,有一座农场,副场长冉振强日前向到访的中新网记者介绍,该农场的“农民”就像候鸟一样,农忙的时候住在农场的别墅,农闲了住在敦煌市区,来回上班开着轿车,让当地的农民羡慕不已。

  走进敦煌农场,整齐的街道、欧式的小别墅、柏油马路上椰树风格的特色路灯及各式雕塑、穿着时尚开着轿车去地里干活的“农民”,和甘肃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平时忙农活的时候住在别墅,忙完就搬回市区住了”,正在枣树地里除草的敦煌农场农民彭素英告诉记者,别墅村里的“农民”几乎都在敦煌市区有一套房。

  敦煌农场始建于1954年,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隶属甘肃农垦集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河西走廊开发最早的农垦企业之一,距文化旅游名城敦煌市以北29公里。农场耕地面积3.6万亩,总人口4708人,主要种植红枣、哈密瓜和棉花。

  “农场借助敦煌名城之灵气,依托河西走廊地大物博、祁连山无污染雪水等地域优势,种植节水作物”,冉振强说,这种现代农业发展给敦煌农场的“农民”带来了福祉,年收入平均在五六万元以上。

  “我就是业余种地的,承包了50亩左右,一年净收入五六万元”,别墅村的“村长”张元今年50岁,老伴去年病逝,女儿在上海读大学,家中仅有他一人,“比起以前按时上下班发工资那会,现在这种自己承包自负盈亏的模式更好一点。”

  原来,早在1997年之前,农场里的农民也是当时大家羡慕的“按时上下班领工资的庄稼人”。冉振强说,1997年农场进行改革,把按时上下班发工资的模式改为农民自己承包场里土地,生产资料也是自己投资,最后农场帮忙集体外销,同时个人也可以找销路,自负盈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彭素英家里只有3口人,孩子在外地上学,平时的劳动力只有她和丈夫两人,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种地我们也不愁卖不出去,越南、韩国都有客商来收购,平时忙完农活我们就在公社(文化活动中心)唱歌跳舞,充实业余生活。”

  冉振强表示,农场之所以比当地的农民经济条件优越,主要是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的快,传统农业几乎不再种植,全部转为经济作物。而且,种植面积较大形成规模,无论田间管理还是产后外销,都由农场牵头。比如种植技术方面指导,生产资料的配备,产后销路都是农场提前打通,农民后顾之忧降低。而且,所有的农场农民都购买了“五险一金”,和国有职工待遇一样,所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

  在敦煌农场“别墅村”的文化活动站,一群年轻女子扎着小辫子,穿着革命年代的军装,正在排练舞蹈,院子里的树上、电线杆上都贴满了毛主席语录,偶尔看见穿着红军服的姑娘骑着摩托车飞速走过。(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