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宜昌“产城人融合”促科学发展(图)

2013年09月18日 1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湖北宜昌“产城人融合”促科学发展(图)
滨江新城

  中新网宜昌9月18日电 题:湖北宜昌“产城人融合”促科学发展

  记者 刘良伟 郭晓莹

  9月18日,湖北宜昌滨江公园内,芳草依依,绿树成荫,连空气中都弥漫桂花的香甜气息。江水缓缓流过,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偶有轮船划破江面的寂静,清脆的汽笛声和着人们的笑声、歌声,奏响了峡江的晨曲。这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场景不是梦也不是画,而是宜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真实景象。

  宜昌是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所在地,在历经两大工程建设后,实现了从滨江小城到大都市的跨越,城市不断规模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双双进入上升通道,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以城聚产 推动优势产业聚集

  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兴建,给宜昌带来了两次振兴,城市面积快速拓展,实现了由小型城市向大城市的精彩跨越。

  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宜昌更实现了城市功能的提升、环境的改善和要素的集聚,城市地位、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百强城市行列,被评为“最适宜投资的城市,成为长江沿线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面对宜昌的崛起,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将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赋予其影响荆州、荆门和恩施,从而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并支持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成为鄂西南及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规划,到2015年,宜昌城区建成200平方公里达到200万人,2030年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人。

  “城市规模大了,我们就有了集聚要素、跨越发展的基础和空间,才能承载更多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这样阐述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

  诚如黄楚平所言,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宜昌就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众多项目纷纷落户,推动优势产业聚集。今年8月,宜昌共有11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额达377.99亿元。 9月,来自海内外的111家大型企业,与宜昌签订了53个、总金额为1003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

  据介绍,宜昌正以城布局,以园区开发带动城市功能扩张。到2016年,宜昌市将培育出7个总产值过千亿元工业园区,3个过500亿元园区和6个过百亿元园区,并引导各类企业和项目分类向不同园区集中。届时,宜昌将形成产业结构协调、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湖北省现代产业体系核心区。

  以产兴城 布阵千亿产业集群

  “一座城市缺乏产业支柱、缺乏产业支撑,就像一座楼房没有地基、没有顶梁,一遇风雨便难以支撑,城市建设就没有持续动力,人口聚集就没有就业岗位,市场培育就没有配置空间。”黄楚平对产城一体、产城共荣的阐述形象而深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宜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已经形成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农业已经形成水果、蔬菜、畜牧、水产、茶叶、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2012年,在产业的支持下,宜昌实现生产总值2508.9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0.9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8.9亿,综合实力在中部77座地级城市中跃居第2位,在长江沿线19座地级城市中保持第4位,在湖北省保持第2位。

  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宜昌,产业与城市如何共生发展?对此,宜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现有产业结构基础上按照传统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深入实施“一改造两突破”工程(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未来,依托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宜昌将重点扶持壮大化工、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6大千亿级产业,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信息、IT、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磷化工产业及循环示范基地,国内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物流中心、航运中心等。力争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经济总量占湖北省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人业共荣 民生共享城市升级

  “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最根本的是让宜昌人享受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生活。”黄楚平说,城为人而建,城因人而兴,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目的是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2013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宜昌将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不同群体社保制度的衔接转换,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对教育、医疗、住房等这些市民比较大的诉求,将在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匹配的公共服务建设中加快解决进程。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试点城市,宜昌市在探索解决事关民生幸福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宜昌市网格监督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介绍,宜昌将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推动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体系向县市延伸,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此外,根据最新城市规划,和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将提速。“未来三年,宜昌将投入2000亿元进行城市建设。”宜昌市建委主任张立新说,宜昌将斥资千亿建设254公里城市道路桥梁、300万平方米安置房和一批城市公共设施,同时启动6个大型公园工程。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难、必有所助,民有所忧、必有所虑,民有所求、必有所为,宜昌要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黄楚平说,新宜昌将以“人”为本,在产城人充分融合的前提下,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理想之城、幸福之城。(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