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海盐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见闻:农民抢晴忙补种

2013年10月14日 11:08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浙江海盐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见闻:农民抢晴忙补种
    10月13日,余姚大水过后,宁波久联电线有限公司员工展开积极自救,以减少损失。 魏志阳 梁臻 摄

  今天,秋阳高照。行走在海盐城乡,阳光暖暖打在身上,但见曾经受淹的大片稻田已露出青青穗尖;许多居民家中的积水已经退去,大家忙着清扫房屋;许多工厂内,工人忙着整修机器准备复工……连日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援下,海盐居民一起携手,重整家园。

  整修机器待开工

  一把螺丝刀飞速旋转,转眼间,一台电机就在徐周佳手中“开膛剖肚”。“我们必须一台台检修过来,以确保尽快恢复生产。”机修工徐周佳说,洪灾致使企业1000多台电机进水,无法运行。今天,车间积水刚一退去,他立马与其他两位机修工赶来维修设备。

  一场洪灾,让徐周佳所在的海盐海利环保纤维公司损失惨重。“原料、成品、电机、变频器、电缆等全部受灾,直接损失3000余万元。”公司行政部经理吴海良拿着报表说,企业车间全部进水,最深处积水有80多厘米,大部分设备浸泡水中。

  灾情虽重,海利公司员工的心却没有散。昨天,成品仓库的水刚一退去,就有员工主动加班,与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起将未被水淹的产品转移到仓库安全地带。“因为成品是一箱叠着一箱垂直堆放,若不及时转移,底部产品受淹过久会导致箱子倒塌,损失将更加严重。”吴海良说,公司将给这些员工发加班工资,同时临时放假的员工也能按天领到生活费。

  尽快复工,成了海利公司员工的共同盼望。今天一早,公司的第一车间经专业检测后通了电,为检修机床创造了条件。在一阵轰鸣声中,工程师徐建忠正在对一台机床进行检修。“浸了水,设备运行性能无法确保,只有一台台调试。”徐建忠说,水退了,电通了,他们加班加点检修设备,力争早日开工。

  “遭遇天灾,只有坚强自救,才能重见阳光。”吴海良告诉我们,自从企业受淹后,镇里的干部来过企业多次,帮助企业制定对应之策,并积极协调保险理赔等事项。“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事,自己先干起来。” 吴海良信心满满地说,公司争取一周内恢复正常生产。

  农家饭店再迎客

  “酒店明天就将重新营业,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沈海斌特意买了几串鞭炮,准备增添点喜庆。

  沈海斌在海盐百步镇横港村开了一家农家乐饭店,可这场大水却让沈海斌乐不起来。“河水漫过河堤,倒灌进村,屋子里的积水起码有五六十厘米深。”沈海斌说,不仅淹了店里的许多食材,7个冰箱也因此报废。

  “当时村干部也帮我借来水泵排水,但后来由于外河水位过高,倒灌进村,已无济于事。”沈海斌说,虽然遭此重灾,但看到村干部们几乎没日没夜摆渡村民,为村民配送日常用品,他们心里还是暖暖的。

  时至昨日,洪水终于从屋内退去。沈海斌第一时间雇了3个村民,用大锅烧水,将锅碗瓢盆用开水浸泡、清洗。饭店的服务员则清扫房屋,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杀。

  今天中午,我们见到沈海斌时,他正用扫帚奋力清扫门前停车场上的少量积水,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杀。“我已联系了镇里的消防车,他们答应下午过来帮我进行高压冲洗。”沈海斌昨天就从村里领了25公斤的漂白粉。

  “消毒工作可不能马虎,一定要高标准。”沈海斌说,他家的农家菜很受欢迎,几乎每天都有二三十桌客人,日均营业额一万多元。

  走到饭店廊前,两位厨师正在蒸锅前忙碌。记者走近看,他们不是在蒸菜,而是在蒸煮一叠叠的碗筷。“清洗后再高温杀菌,确保万无一失。”沈海斌说,一定要让顾客吃上放心菜。

  “明天你来,我请你吃饭。”沈海斌说,今天对房屋和碗筷锅盆进行消毒杀菌后,明天就可开门营业。临走时,沈海斌已拿起手机,开始向菜贩订购明日所需食材。

  农民抢晴忙补种

  下午2时多,秋阳高挂,海盐于城镇宏亮农场农场主张冯良带着帮工,背上喷雾器,赶到农场的油菜育苗地。这片苗地共七十多亩,由于浸水过久,面临绝收。

  “昨天农经局的农技专家来了,说退水后的农田要清理一下才能补种。今天早上一看,水退得快,我就赶紧来除草。”张冯良说,除完草,立马就可补种油菜苗。

  “只有半个月时间留给我补苗,补得越多,移栽得越多,对明年产量影响就越小。”张冯良到今年已经流转了近千亩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据了解,这次洪水还淹了张冯良250多亩水稻。“我已做了最坏打算,如果稻子淹死,我马上全部翻耕,种上蔬菜,年内就可有收成。”张冯良粗粗一算,起码损失了50万元。

  在海盐县武原街道华星农场,六七名村民正在给水稻施肥。稻穗已露出水面。农场主许玉君说,加紧追肥,就是希望将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收成。(记者 陈培华 县委报道组 李刚)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