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洁空气行动吸引常驻北京外媒记者强烈关注

2013年10月25日 18: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 (曾鼐)北京清洁空气行动引发海外媒体强烈关注。25日,众多中外记者前往北京公交集团和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就北京能源结构调整进行集体采访。总共40多家派员采访的新闻机构中,24家来自海外,约占一半。海外记者纷纷表示,非常关注北京清洁空气行动,期待北京引进新能源技术,长期治理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25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公交集团见证了一场特殊的燃料补给——“补气”替代“加油”。几十平米的加气站内,2米高的不锈钢“气”罐发出“呲呲”的声响,气流经一根约4米长的红色加气管,被源源不断地灌入天然气公交车内。加气站乍看上去和普通加油站无太大区别,但完全闻不到汽油味。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李昆生在现场说,这种清洁能源公交车与传统车辆相比,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物大幅降低。他强调,为节能减排、清洁空气,公交系统是首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北京将加快配置天然气、纯电动公交车等环保汽车,2013年将更新3000辆天然气车,2017年五环路内电驱动车辆比例将达20%,使得公交行业油耗减少40%。

  今天的公交车“补气”集体采访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其中不乏多位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他们纷纷表示,非常关注北京的清洁空气运动。

  来自日本电视网(NTV)的中村光宏对中新社记者说,非常期待新能源、新技术在中国普及,治理空气污染。他说,日本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空气污染,自己小时候,由于污染太严重,经常不能出门玩,后来随着新能源等在日本的普及,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期待中国能和日本合作,引进更多新技术,共同治理空气污染。

  任职于香港媒体的陈姓记者说,他很喜欢在北京骑脚踏车,觉得北京很漂亮,但雾霾经常让他看不清城市。他认为,目前政府出了很多条例,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空气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在之前发展中可能忽略了污染问题,所以北京现在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治理污染应是长期任务。

  方百醍(Baptiste Fallevoz)来自法国国际新闻24小时电视台。他边调试摄像机边对中新社记者说,自己和同事都非常喜欢北京,但由于空气污染,一些外国人离开这里,他觉得非常遗憾。他表示,能看出来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比以前的力度更大,也更开放。但他认为,污染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只是政府的事,甚至不只是中国的问题,所有人都应重视。他反复强调:“防治污染是一个全球问题”。

  一头金发的格蕾丝·布朗(Grace Brown)是中央电视台的外籍记者,她已在北京工作一年半。她说,污染严重的时候嗓子会不舒服,家人有时也担心北京的空气影响健康,“但我相信一切正在改善,会变得越来越好”,她笑着说。

  当日,中外媒体还参观了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亮介绍,西北燃气热电中心是北京在建的最大燃气热电中心,今天正式启动部分调试,总效率将达83.9%,远高于常规煤电机的平均效率40%,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将大大降低;明年全部投产后,将新增清洁发电能力268.7万千瓦,新增供热能力约3600万平方米,满足约40万户的采暖需求。据悉,北京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即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将于明年底前全部投产使用,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结构。(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