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祖辈修桥造福百姓 六代子孙传承看护百年(图)

2013年10月25日 1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祖辈修桥造福百姓六代子孙传承看护百年(图)
图为途经百姓坐在五福桥上休息。 李奉轩 摄
图为谢代遐称赞五福桥石灰填的缝隙结实。 李奉轩 摄

  中新网重庆10月25日电(李奉轩 张佳雯)在重庆黔江区鹅池镇有条大米沟溪流,逢百年难遇的干旱天气亦未断流,溪流两旁的良田年年丰收,当地许多老人将其归功于百年石拱桥——五福桥的庇护。25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座百年古桥,聆听谢氏家族六代相传的护桥故事。

  五福桥位于鹅池镇鹅池社区2组大米沟上,当时富豪谢元发倡导新建,始建于1867年(同治六年),1879年(光绪五年)完工,历时12年。桥长20多米、高12米、宽4米,距今有134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石拱桥。

  据谢元发玄孙谢代遐回忆,当时的谢元发在当地是富甲一方的人物,拥田地上百亩,地方上很有威望。他家老屋就在离五福桥不到一公里的地方。1862年,时年13岁的谢元发添两子,然二子隔三岔五生病、不好喂养,后有人建议其多修桥补路、多做善事。1867年,谢元发前思后想,请了当地有名石匠冉瑞岱负责,开始在溪流上建造石拱桥。

  “桥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从几里外的石山开采而来,有的甚至有3米长,重的上千斤……”据谢元发第五代孙子谢怀建介绍,整座桥有30级台阶,桥中央是4米左右长的平台,全由齐整石头砌成。

  1877年,修了10年的石拱桥渐近尾声,一方首富谢元发这时却为资金犯愁了。眼看修了大半的石拱桥中途而废,不甘心的谢元发在冉瑞岱建议下,向族人和附近家境不错的人户筹资。谢怀建透露,老祖父特意在桥旁立了桥碑,镌刻着修桥的艰辛和广大乐善好施者名字和所捐数量,以示后人铭记。从清代光绪五年立的乐善碑上,至今可见其上依稀记载有160多人、筹资近10万文。

  1879年,经过长达12年,石拱桥终于修好,附近的百姓们过河也方便了。谢元发将桥取名为“五福桥”,寓意谢氏家族和街坊五邻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共享拱桥带来的福气。谢代遐告诉记者,自从五福桥建好后,这一带就极少遭灾,传说全凭桥上靠狮子岩一边的两桥头处各设置了一座石狮,怒视着对面的山崖。可惜后来石狮遭到人为破坏,一个不见踪影,另一个只剩下部分基座。

  为了铭记祖辈嘱托,谢氏家族把五福桥奉为“祖业”,将护桥作为一种责任和荣耀,一代代传了下来。

  据了解,看护五福桥到现在已是第六代谢氏子孙了。历经134年,石拱桥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沉降。“不过,一直以来,我们(谢家)的228个子孙都时刻关注桥的情况,目前,这座石拱桥不单属于谢氏家族,更多的是属于当地百姓。”谢怀建称,现在正多方筹资,准备维修裂开的地方和对桥碑文字进行修复。

  2011年,黔江区把五福桥作为区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鹅池镇政府也成立专业护桥队伍,随时监测桥的变化。

  “如今,五福桥虽然不再承担着迎来送往的重担,但134年的风风雨雨铭记在每一块石头上。它是历史的见证,是附近老百姓的期盼。”该镇负责人张崇斌说。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