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元旦走进“世界高铁第一高隧”施工现场

2014年01月01日 2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青海门源1月1日电 题:元旦走进“世界高铁第一高隧”施工现场

  作者 郭雪媛

  “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祁连山1号隧道还有最后一公里。工人们现在是最累的时候,却也是最团结的时候。虽说是元旦,2600多名工人仍坚守在岗位上。”1月1日,中铁二十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冀胜利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个隧道打通,就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经验。

  兰新高铁全长1776公里,横贯中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是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该线甘青段第7标段全长16.336公里,是全线制高点,管区海拔3600米至43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最冷月均温为零下13.1℃,极端低温为为零下34.5℃。

  第7标段主要工程由祁连山1号隧道和祁连山2号隧道以及连接两座隧道的硫磺沟大桥组成。祁连山隧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被称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

  施工地点距离最近的门源县城有70多公里路程,属于祁连山中高山无人区,一年中11个月有降雪记录,如果没有隧道施工轰鸣的机器声和来往的工人,这里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施工隧道内悬浮着大量尘埃,施工激起的扬尘和机器运转产生的油烟直冲口鼻,如果不带口罩,在隧道内的呼吸会异常困难。“工人戴着白口罩进去,出来时口罩就变黑了。”冀胜利告诉记者,隧道内虽然有风机循环洞内空气,但是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仍然很差。记者在隧道内待了半个多小时,出来后鼻孔里都是黑灰。

  喷护工人的工作环境是隧道内最恶劣的,他们必须带着防护面罩进行喷浆工作,无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下班后都会变成如浆水一样的灰白色。只看到双眼转动,无法辨出他们的长相和表情。

  马吉林是隧道内一名抽水工人,隧道内的抽水工作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马吉林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他告诉记者,他刚到这里工作,虽然是本地人,但仍有高原反应,每天工作后必须来吸氧处吸氧,隧道内刺鼻的空气熏得他双眼通红。

  据介绍,隧道外空气氧含量仅为低海拔地区的60%,隧道内氧含量低于隧道外氧含量,需通过输氧管道给工人供氧,保证正常工作。

  冀胜利说,祁连山1号隧道目前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打通平行导洞,使洞内得以通风换气,从而改善洞内空气质量。“目前还有133米,平行导洞就可以打通了,再有半个月,工人们就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

  来自陕西的何升民是隧道司机,从7:30到18:30需工作11个小时,平均每天接送工人来回超过20趟,接送工人达400多人次。

  姚国荣是隧道的施工调度员,来自甘肃武威,来工地已经三年了,是所有工种中最累最忙的。“今年一直没回过家,上高一的儿子老打电话催我回家,中国人都盼着过个春节,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尽快完工,高高兴兴回家和家人团聚。”

  冀胜利坦言,作为管理人员,十分理解工人师傅的心情,“大家都想回家,但工期紧,能早一天结束,工人就能早一天和家人团聚。”

  “平时工人很少能在工地上吃到饺子,没有那么多时间做,今天动员管理人员和厨师一起包饺子。吃顿饺子,也算是过节啦。”冀胜利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