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探路中国林改 开辟山绿民富双赢路

2014年01月07日 13: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武平1月7日电 题:福建探路中国林改 开辟山绿民富双赢路

  作者 张金川

  “我当时分到了259亩林地,吃下了‘定心丸’,心想山是我的了,我有权管了。”回首12年前领到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福建省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村民李桂林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中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县。2001年6月,该县在捷文村展开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改试点,在中国率先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作为“中国林改第一县”,武平2001年12月30日颁发出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李桂林对此感触尤深,“以前,村民只能得很小的利益,林地的大部分收益要归集体,大家都没什么积极性;就算把林子管好了,也怕什么时候又被集体收回。”

  林改启动后,当地村民从山林得到的收益越来越明显,造林护林蔚然成风。如今,武平县国土面积39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29.5万亩;森林覆盖率79.7%,林木蓄积量1387万立方米。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对武平林改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李桂林家的林地是大片的竹山,通过卖竹材、竹笋,每年可以带给他两万多元(人民币,下同)的创收。除了山林本身带来的直接收益,他还在林下发展养殖业。

  “刚开始试着养了一两千只鸡,后来发现效益不错,就增加到七八千只,这方面每年又可以赚一万多块钱。”李桂林说,“如今,每个村民都是护林员,村里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发生一起涉林矛盾纠纷,也没有发生一起盗砍滥伐林木案件。”

  “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保护优先、机制创新、生态优美、百姓受益”,这是武平林改的精髓。数字是最好的说明,2013年,武平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40.4亿元,比2001年增长9.1倍;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2580元,比2001年增长4.9倍。

  村民谢永贵也是林改的受益者之一。他说,“林改之后村民造林护林的自觉性很高,责任感明显加强。”除了坚持以前的木材生意,他现在还在分到的500亩林地上种植大量杉木,并搭起大棚培植富贵籽。

  “以前,收入也就两三万,现在各项收入加起来可以达到十多万了。”谢永贵认为,正是因为林改,让当地的山重新绿了起来,也使自己实现了收入翻番的愿望。

  林改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通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走出了一条山绿民富的双赢路。

  2013年12月28日,天寒地冻,但坐落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南麓的武平云礤村一点也不冷清。广东梅州游客的到来,让村民邱广林一家忙碌起来。

  作为全村已授牌的18户“森林人家”之一,邱广林告诉记者,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现在云礤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政府对我们村庄改造、发展森林人家进行补助,村民积极性很高。现在,足不出户搞森林旅游,家里每年就有20多万元的收入。”邱广林备感“满足”。

  在武平县,生态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依托生态这个平台,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不砍树也致富、保生态也受益”渐成风尚。

  2008年6月,武平林改的成功实践作为核心内容,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农民的创举上升为国家的最高决策,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写辉煌。

  2014年1月3日,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武平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莅会讲话指出,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对引领和推动全国林改作出了贡献。(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