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飞控中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纪实

2014年01月14日 22: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祁登峰)牵引神舟会天宫,领航嫦娥探月行,从1996年3月组建至今,17年间,北京飞控中心以飞控100%成功率完成了7次神舟飞船任务、3次交会对接任务、3次嫦娥探月任务。2013年,仅嫦娥三号一次任务就突破了高精度月面视觉定位、月面巡视动态规划等多项世界级飞控技术难题,在飞天奔月的旅程中,续写着追星揽月梦圆九天的传奇。

  嫦娥三号完美落月,实现月面巡视控制,标志着中心飞控能力和水平实现了新的跃升。成绩的背后,是北京中心长期努力不断打牢技术基础、不懈蓄积科研实力的结果。

  “搞任务就像盖房子,地基牢才能建得稳。” 中心主任陈宏敏告诉记者。“做航天飞控工作必须要吃透机理原理,方案预案才能滴水不漏,任务才能尽在掌握。”

  正是源于这样的理念,他们从基础入手,夯实科研根基,实行“每逢重大任务讲、每次重要控制讲、每项技术难点讲”的串讲制度。嫦娥三号任务前,中心先后组织20余次关键过程推演,30余次技术方案宣贯讨论,30余次专业对口技术交流,确保技术问题深入见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搞航天飞控不但要打牢技术基础,还必须有超前的眼光。面对当今航天任务高难度技术密集、多任务交叉并行的形势,中心建立预研机构,对优化飞控模式、设计新型软件架构等核心课题集中攻关;注重开放交流共享,定期举办“技术创新专题讲座”和“博士论坛”等活动拓宽学术交流渠道。自2010年以来,中心共获军队科技成果奖2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0余篇,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面对未来的空间站及探月工程三期等任务,北京中心超前谋划,已组建了8个创新团队,对10余项重点科题开始了预研攻关……

  到过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人,都会为这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所感叹,时刻被飞控人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所感染。正是这支年轻的飞控“梦之队”,让千年飞天梦想照进现实。

  “人才是航天发展的动力源。”中心党委书记林玉南说。“我们要超常规锻造人才梯队,努力形成汇集勇担工程大任的‘帅才’、善解技术难题的‘专才’、统筹各方工作的‘通才’的人才格局。”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心先后出台《中心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中心“131”人才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搭建了“重大任务锤炼”、“博士团队引领”、“人才服务保障”三个平台,打造人才方阵。

  得益于人才战略工程的扎实推进,中心涌现出一大批热爱航天、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重点大学博士毕业的王保丰谢绝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留在中心;飞控一线关键岗位上80后的主任设计师于天一,在8次重大航天任务中保持了遥控发令“零”失误纪录,他带的徒弟费江涛也成为了遥控发令领域的主力。

  “航天飞控如同钢丝上跳舞,出现丝毫纰漏,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为确保万无一失,中心对涉及任务的方案预案到技术攻关、从飞控决策到联试演练都实行精细管控。

  他们将质量工程作为“底线工程”,形成了“任务分阶段,阶段定事件,事件设流程,流程有控点”的管控理念,以协同计划抓关键环节,以阶段计划抓工作重点,以每日计划抓具体落实,确保掌握关节、抓住重点、放大细节。

  在嫦娥三号任务中,40多个岗位的任务软件和飞控技术无一不经过内审、外审不下十余次的严格质量审查;百余台套地面设施设备无一不经过上百次的各类故障测试检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