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象山清理“一户多宅” 4年拆出近三千亩土地

2014年01月20日 2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浙江象山清理“一户多宅”4年拆出近三千亩土地
午饭时分,溪东村居家养老公寓里的老人正在食堂里就餐。 徐小勇 摄
西周镇杰下村,清理出来的土地种上了绿化。 徐小勇 摄

  中新网宁波1月20日电 (记者 徐小勇)76岁的石维新,祖祖辈辈生活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溪东村,2年前与71岁的老伴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居家养老公寓。

  近日,记者跟随“走基层改革宁波行”采访团一行走进溪东村。见到来访的记者,正在晒太阳的老人带我们参观起他的二居室,彩电、热水器、洗衣机、马桶……屋内的设施一应俱全。“以前住在石头建的平房里,泥泞的地面,每年台风天都要进水,还让家里人很担心。”老人用浓重的象山口音讲诉着曾经的生活,满足感跃上脸颊。

  “拆”出农村养老新模式

  溪东村居家养老公寓坐落在小溪边,由6幢平房组成,每套住房的面积在30平米左右。2012年初,石维新和村里近40位老人成为首批享受集中式居家养老的对象。尤其让老人感到高兴的是,住在这个房子里还不用交房租,而且村里还专门配备了医务室和食堂。

  距离石维新房子不远处就是食堂,在这里就餐的老人,每月只需交150元的伙食费。午饭时分,一群老人围坐在圆桌前边吃边聊,桌上摆着八菜一汤,荤素齐全还有象山人最爱的海鲜,有几位老人喝着黄酒,脸上已经有了一丝醉意。

  在西周镇杰下村,新落成的10套老年公寓已经有了8位住户,这里是在拆除了五套旧房子后建起来的。在冬日暖阳下,有几位老人正坐在院子里聊天。

  溪东村党支部书记石维坚说,该村的居家养老公寓是“拆”出来的。记者发现,不仅是溪东村,象山县建成的养老安居房全部都是通过“一户多宅”宅基地集中清理,“拆”出来的。

  在象山,像溪东村、杰下村一样建起集中居家养老公寓的村庄并不在少数。通过结合农村“一户多宅”整治及村庄梳理式改造工作,象山县积极探索“集体建设、无偿居住、旧宅收回、配套服务”的“集中式”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尤其是困难老人养老问题。

  来自象山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象山县已在104个村建成养老安居房1348套,入住老人1452人。

  4年拆出近三千亩地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但实际上,在象山农村宅基地“建新未拆旧”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

  “茅洋乡21个行政村,4700户,涉及一户多宅的1168户,也就是4户里面有一户是多宅的。”据茅洋乡副乡长史文武介绍,在“一户多宅”清理前,各村到处是低矮破旧的老房子,布局也是杂乱无章。

  宁波市象山县农办主任董连胜认为,这既违背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又影响社会公平,既浪费大量宝贵的可用土地,又严重影响村庄环境的现状。“农村面貌要根本改变,需要从拆旧房入手。”

  2010年,象山县开始推进“一户多宅”清理、旧房拆迁整治和村庄梳理改造,茅洋乡与新桥镇被列为试点。2011年开始,“一户多宅”宅基地集中清理开始在象山全县范围内推广。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农户深知这是一项改善农居环境的利民工程,增强农户依法用地意识和参与积极性。”茅洋乡党委副书记张冬青告诉记者,该乡小白岩村有户村民家存在“一户多宅”的情况,但一直不愿意拆,村干部往他家跑了近50次,对方终于被感动,最后还是自己动手拆了房子。

  李家弄村是茅洋乡最先实施“一户多宅”清理的村子。村支书陈宝国告诉记者,为了让这项工作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拥护和赞同,“一户多宅”的确认和处置,由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并在村公示栏上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同时,专门邀请村民代表参加“村务会商”,让大家来表决拆后利用的相关事项,让村民们明明白白。

  为了调动群众主动拆除多宅的积极性,象山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一户多宅”集中清理推进村庄梳理式整治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折旧补助,按拆旧每亩3万元予以补助,从2010年至今,累计补助7892.4万元。

  2010年以来,象山全县实施村庄梳理改造292个村,占宜梳理改造村数的87.2%,拆除“一户多宅”、危旧房11778户,拆出面积达2498.3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968亩,复垦宅基地近1000亩。

  “拆”出一个花园村庄

  “‘拆’只是村庄梳理改造的基础,改善村庄环境、加快村庄建设才是根本。”董连胜介绍说,按照“宜通则通,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宜耕则耕”的原则,对“一户多宅”清理出来的土地加以利用。

  “空出的地方,准备修路,周边四五十户居民都能受益。”李家弄村支部书记陈宝国指着一块空地介绍说,这里刚拆了6户人家,准备造一条5米宽的路,多出来的空地会搞些停车场和绿化。“原先村里的路都只有两米左右宽,勉强能过一辆小汽车,一旦对向有车过来,只能堵死。”

  从2010年启动“一户多宅”清理至今,李家弄村已拆除21户多宅,腾出2400多平方米空地。

  在西周镇杰下村,也到处是一些新建的绿化、停车场和水泥路。村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在“一户多宅”清理后搞起来的,原来许多村道仅能允许二人并行,现在小轿车可以很容易开到每户人家门口。经过清理改造,杰下村新增了12000平方米绿化,还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看到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们纷纷向村委会提议:不要再在拆出来的地方新建住宅,他们认为现在这样的村容感觉很舒服。

  “坚持以拆改结合为抓手,把利民惠民作为清理整治工作的根本途径。”象山“三改一拆”办公室副主任章霞丹称,根据“宜耕则耕”原则,对符合复垦条件的优先整理为耕地。

  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将惠及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设施作为建设的最优选择。在象山县晓塘乡,已经实现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完成19个村饮用水改造升级,9个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拆旧宅、建新房、新老调剂等办法,加快了村庄居住集聚。

  通过“一户多宅”清理,溪东村整理出了60多亩土地,为此整个村子进行了重新布局规划,整理出来的土地种上了绿化,村内道路实现了与村外干道对接,一个“花园村庄”现出了雏形。(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