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600多年老澡堂“瓮堂”闭门谢客

2014年02月10日 1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南京2月10日电 题:南京600多年老澡堂“瓮堂”闭门谢客

  作者 齐书懿

  2014年初,南京城内一座存活了600多年的澡堂“瓮堂”最终不敌时代变迁,关门歇业。对于老南京人来说,“瓮堂”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澡堂记忆,还保留下了明代传承至今的澡堂文化。

  2月10日,记者来到“瓮堂”,发现澡堂大门、窗户都被水泥封实,四周不少砖瓦房的墙面上都被标上了大大的“拆”字,除了同样为文物建筑的“沈家粮行”,大部分房子都已人去楼空。“瓮堂”墙上贴着告示:“因内部调整,暂停营业,敬请相互转告,何时营业,另行通告。”

  2月的南京寒风凛凛,“瓮堂”门前冷清寂静,偶尔有人走过,鹅毛大雪在零下5摄氏度的低温下缓缓飘落,似乎在告诉人们,飘雪时的“瓮堂”正该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之时。

  南京市秦淮区文史专家高安宁告诉记者,关于“瓮堂”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朝初期,朱元璋为在南京建都,从全国抽调大量民工来建造城墙,军师刘伯温建议建造澡堂,为民工提供洗澡场所。因为当初的澡堂外形就像倒扣的瓮,“瓮堂”之名由此而来。另一种说法是,朱元璋时期,外国使节来朝廷参拜,去大报恩寺祭拜前,必须沐浴净身,才可以入寺,因此便在寺庙附近建造了“瓮堂”。高安宁认为,“瓮堂”面积较小,第二种说法更为可信。

  在老南京人的记忆里,一切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几十年前的模样。走进“瓮堂”,先花钱买一个有“下池”字样的竹签,在澡堂里泡一泡、蒸一蒸,然后在大厅的躺椅上闭眼休息、喝茶聊天。还可以顺便享受“下活”、“修脚”、“刮脸”等服务项目。

  一位家住“瓮堂”附近的许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老南京人,也是“瓮堂”的常客。但是近年,许先生不再去“瓮堂”洗澡了。“以前澡堂用煤炭烧水,在里面泡澡暖得很、舒服得很,早些年提倡环保,不许烧煤炭,澡堂从外面引水。二次用水之后,澡堂里头就凉了,睡觉的地方凉,凉了人家来的就少了,像去年还稍微好点,今年就不行了。”

  对于“瓮堂”关门的原因,市民汪先生说:“因为经营不善、管理不好,有点自暴自弃的样子,就经营不起来。要是好好经营的话,这个澡堂关不了。”汪先生还说:“周围都是老房子,城市改造要拆迁,也不知道‘瓮堂’会不会也要被拆掉。”

  老澡堂接下来的命运,至今尚不明朗。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文物局暂无任何新的保护、维修方案,鉴于“瓮堂”周围还有两三处文物保护单位,“瓮堂”所在区政府打算统一规划后制定保护方案。(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