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人庄稼地按手印拼出亿元企业 被称“特殊国企”

2014年03月06日 2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9人庄稼地按手印拼出亿元企业被称“特殊国企”
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9元老”,如今大多白发苍苍。 翟羽佳 摄
9个人按着红手印的“共同约定”。 翟羽佳 摄

  中新网石家庄3月6日电(陈国林 刘明怡)36年前,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的时候,未料想拉开中国农村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年前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师兄弟和退伍军人组成的9个人“集资”57万元成立一家公益性供水排水企业,在庄稼地按下红手印建立“共同约定”。这个约定就是排除困难,努力做到“企业兴旺发达,个人心情舒畅,家庭幸福美满”。

  20年来,这个白手起家的“特殊国企”,每一步都靠职工“集资”,滚动发展成为拥有5亿多元固定资产的现代化水务企业。在全国供水企业90%以上亏损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却连年盈利,职工连年加薪,创造了20年无一人下岗的奇迹。

  20年过去,曾经风华正茂的9个人已白发苍苍。当老中青三代人与中新网记者座谈的时候,记者几次动容,深深感受到一种朴素,一种激情,一种力量。这是1个变9个、9个变426个(现今426名职工),手拉手“跟我走”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员工到马克思的故乡歌唱祖国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感叹唏嘘的故事。

  这家企业也引起了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注意。在题为《一个伴随改革成长的“新型国企”——关于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的调研》中,课题组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对于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要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是在突破行政管理、行业垄断的改革创新中诞生的新生事物,是一家完全由职工自筹资金创办的特殊的“新型国企”。对此,河北省委常委、省纪检书记臧胜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艾文礼等先后作出批示,认为这个公司确实很好,经验值得推广。

  河北省委研究室主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书利调研后表示,这家企业“特殊”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这边风景独好”,更“特殊”在企业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还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比如全员“晾薪”20年、管理层不拿年薪、职代会信任度投票低于80%可罢免总经理等。

  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原主任张振东表示,一个企业不在于贫穷与富有,也不在于它的弱小与强大,而在于有没有一种信念来坚持。“在现在很多场合,甚至包括很多党内的场合,很少有人提高马列主义了,但在供水排水公司却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这很不容易。而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工人日报河北记者站原站长张世斌在其报告文学《一个和八个》中写道,如果说有这么一个人,当着国有企业的副总,因为看不惯身边的暮气,主动把自己放逐到白手起家的境地,你信吗?如果说这个人不单自己走了,还有好几个人离职追随,不问薪酬待遇,还拿出自己的钱一道创业,你信吗?如果这个人至今言必称马克思,常说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想,一门心思要让员工享受社会主义普遍幸福感,你信吗?“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我信的理由很简单:我认识这个人,知道这个人所有的故事。”

  正如张世斌所言,这是一个9兄弟白手创业的故事,听上去好像一段很久远的传说。

  据“9兄弟”中的侯旭升、王敏学、魏聚忠等人回忆,1994年4月,该公司伴随石家庄高新区的成立而诞生。当时,高新区仅有200万元的总建设费用,水、路、电、气、通讯“五通”捉襟见肘,而水是“五通”之首。为解决供水问题,高新区多次向市某供水公司求助,但某公司当时不想背这个包袱。经多人举荐,高新区请来了有着丰富供水工作经验、时任某国企副经理的林自强。

  “无米下锅又要吃饭”,石家庄高新区给酝酿中供水排水公司的政策是:全民性质、资金自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明确:第一,供水排水公司是企业而不是事业单位,企业成员自愿参加;第二,公司名义上虽为全民企业,但管委会不拨付任何资金,企业运营费用由企业员工自筹;第三,管委会对企业的职级不作规定,企业经理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报管委会主管部门批准。企业内部副经理以下各层管理人员由企业自主决定,管委会不作备案。第四,企业员工人数由公司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自主掌握,管委会不作规定。

  在此背景下,一个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企,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企的特殊“新型国企”艰难诞生,职工自筹资金经营创国企改革先河。

  公司总经理林自强说,20年来,管委会没有拨付任何开办经费、启动资金、流动资金,这个“国企”完全靠个人和集体筹资,靠艰苦创业发展壮大。最初,他和一起创业的8名同事放弃原来的干部身份,从各自家中筹集57万元注册了公司,开始招兵买马。此后,企业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职工的“集资”和个人的借资。

  据粗略统计,20年来,企业职工共大小“集资”67次,帮助企业一次次渡过难关。此外,企业每上一个项目,在政府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都是职工先集资和借资垫付。目前,相关部门仍有6500万供水管网工程款、7000多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款和12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运转费没有拨付。

  公司副总经理侯旭升回忆,他和林总相识相交46年,“非常幸运和他在一起”。57万元“集资”款中,有他5万元,一部分是储蓄,一部分是向亲友借的。20年前他相信跟着林自强能把事儿办成,但没想到企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据回忆,企业最初只在庄稼地里租了两间民房,林自强在门上手书了公司的名字。“集资”款主要用于购买钻机,并用这台钻机打下了公司第一眼井。

  这是一个由师兄弟、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组成的企业。由于林自强和侯旭升在自来水公司待过20年,认识一些退休的技工,“老师傅会干,当兵的肯干,齐活儿。”一连几个月没有工资,他们在高粱地里加班加点、挥汗如雨。下班回家是最幸福的时刻,他们用排子车拉着洋锹洋镐,有人唱起《打靶归来》,歌声很快响彻青纱帐。

  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魏聚忠清晰地记得,那台钻机花了30多万,钻头是他们用了整整200斤焊条自己焊的。时值酷夏,在摄氏40度的高温中,他们干了20多个日夜终于看到出水。天天煮面条,在工地蹲着吃饭的情景,却是他最美的记忆。

  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敏学原在某军工厂人事处工作,到企业看了3次才下定决心,“因为当时连间办公室都没有,还以为是个皮包公司。”在和林自强的交谈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呼唤。企业第一次“集资”,他出了5万元,此后陆续参加多次“集资”和借款,至今企业还欠他30多万元。

  今年春节期间,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供水排水公司管乐团曾远赴德国,参加2014年度国际军乐巡演的首场演出,并分赴德国科隆、法兰克福、莱比锡等7个城镇进行了8场演出,成为首次登上欧洲乐坛的中国企业非职业管乐团。这个管乐团由食堂大厨、司机、门卫等一线员工和办公室文员组成,成立之初他们甚至不认识“五线谱”,连一些西洋乐器的名称都没听说过。在国内顶级老师的指导下,这支“杂牌军”已连续四届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并获得金奖,还被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授予“中国水务管乐团”的称号。

  在该公司食堂,一位女员工告诉记者,公司最初成立这个乐团的目的却是“减员增效”。当时全国迎来下岗潮,林自强的说法是“一个不能丢”。当指导老师也对这些分流员工“挑肥拣瘦”时,当职工自己产生畏难情绪时,林总总是笑呵呵地说:“就当是玩吧。”如今,这些职工不仅处处秀才艺,还成为各部门的业务骨干。

  公司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李静怡是个“70后”,1997年到公司工作,父亲告诉她,供水公司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失业,因为“人什么时候都要喝水”,果然应验。1998年“减员增效”,林总提出“东方不亮西方亮,保证职工不下岗”,开始兴办包括饮用水中心在内的各种副业。李静怡在公司种过菜、养过鸭,几乎什么都干过。她说,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最明智的选择是“跟着走”。她最喜欢电影《挺进大别山》中邓小平的一句话:当什么都看不清的时候,跟着走。

  李静怡说,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是建立对领导人的信任,相信他(她)会带着我们往正确的方向、上升的方向走。她认为,20年来,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能够一步步往前走,正是因为大家信任林自强总经理,可以放心地“跟着走”。这位快言快语的女士说:作为普通人,“企业兴旺发达,个人心情舒畅,家庭幸福美满”还不够吗?这个20年前的“约定”不就是朴素的中国梦吗?(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