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哈尔滨上演欧美日韩咖啡文化“暗战”

2014年03月14日 1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哈尔滨3月14日电 (记者 王栋梁)2014年中国马年伊始,一股“咖旋风”吹开哈尔滨的春天,根据哈尔滨市工商部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2月,哈尔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咖啡厅近300家,其中国外品牌的“大咖”占据了五成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一场由欧美日韩品牌引领的咖啡文化“暗战”正在哈尔滨这个“东方小巴黎”悄然上演。

  2011年12月,来自美国的全球第一大连锁咖啡店“星巴克”在哈尔滨的第一家店正式营业,位于中外闻名的中央大街的这家咖啡店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成了这条百年老街焦点,买咖啡的人群一直排到了大街上,这种火爆的场面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随后,当地媒体的报道加上微博的迅速传播,让活跃在中国的国际咖啡大佬们嗅到了中国北疆边陲的商机,自此哈尔滨的外资咖啡厅如雨后春笋般的一个个的开起来,一场“大咖”们的“咖啡商战”在这个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冰雪之都打响。

  星巴克第一次“试水”成功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扩张,仅在中央大街一条街上,就连开3家门店,而且开一家火一家;哈尔滨人多年以来对俄罗斯文化的接受和融合,加上因边远闭塞的地理位置而压抑的消费需求,让“咖啡”这种国外的文化饮料成为了“时尚消费”的代言品。“以前都是去北京上海出差的时候能喝上这星巴克,现在哈尔滨也有了,说明咱也跟上了国际节奏了。”一位排队买咖啡的小伙子笑着对记者说。

  星巴克不断扩张的同时,其他国际品牌也纷纷而至,来自意大利的国际“大咖”costa咖啡就随之而来,并且与前者展开了正面交锋,甚至进驻同一家商场。一时之间手里握着一杯纸质的咖啡杯走在街上,成为了哈尔滨最时尚不过的事。“咖啡这东西吧,喝的就是个感觉,味道不一定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品味人家这文化。”自称是资深咖啡人的冯先生在COSTA咖啡厅谈论咖啡文化时对记者说:“咖啡和中国的茶文化一样,除了对味道的追求,更重要还是要对这门文化的研究”。

  从品牌到文化,随着这项火热的咖啡事业不断的发展,哈尔滨的咖啡品牌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自2013年起来自韩国的两大咖啡品牌“漫咖啡”和“ZOO咖啡”都在哈尔滨营业起了全新的店面,韩国咖啡厅和欧美的咖啡店不同,不像星巴克和COSTA这样在咖啡豆和品牌上做文章,韩国的咖啡厅在店面的装修上下起了功夫。

  “漫咖啡”在哈尔滨最繁华的的松花江边开了一家近千平米的店,除了主营的咖啡项目以外,抢眼的装修风格,和多样的休闲区划分,这样的装扮让韩国人一举成为了后起之秀,迅速占据了市场份额,据一位经常光顾该店的顾客介绍说:“这里非常适合发呆,买一杯咖啡或者果汁就可以呆一个下午,很舒服。”咖啡在韩国人手里,成了附属品,而真正销售的,是环境和文化。

  同样来自韩国的“ZOO咖啡”经营者告诉记者:“哈尔滨以前缺少这样能和朋友坐下来聊聊天的地方,我们就是提供一个这样的地方给大家。”

  记者驾车行驶在哈尔滨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幽暗灯光的咖啡店。而在与“大咖”们较量的哈尔滨本土咖啡厅也各出奇招,位于哈尔滨市文昌街的一家咖啡吧就搞出了一种“日夜”经营模式,白天这里是咖啡厅,到了晚上就关灯放起HIP—HOP音乐变成了酒吧,别出心裁的经营模式也确实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光顾。

  随着欧美和韩国的“大咖”们纷至袭来,哈尔滨也在几年间悄然的蜕变成了一个咖啡文化之城;哈尔滨社会学学者庄迟预测今后这类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坐下来、能说话的空间会越来越多,这也将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发展。(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