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拔4500米的“天路”守护人

2014年03月18日 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那曲3月18日电 (记者 赵延)“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这首《天路》不时在青藏铁路护路队员小琼的口中哼着。

  这位来自西藏那曲县罗玛村的牧民对青藏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条‘天路’不止修到了我的家乡,还修到了我的家门口,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它。”

  一早,他跟往常一样,在镜子前整理好自己的着装,临走前用衣角擦了擦自己那副巨大方框的近视眼镜,便驱车出门工作了。3月的那曲正是寒冷干旱的风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7、8级的狂风吹着“哨子”,夹着沙子向人脸上拍打。“在那曲的草原,都是风推着人走的。”小琼将大衣的领子往上拉了拉,下车像护路队员休息的帐篷走去。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那曲,青藏铁路的沿线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绿色的帐篷,那里就是护路队员们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帐篷内的陈设很简单,一个用来做饭烧水的牛粪炉子,几张单薄的单人床。“现在除了风大点,天气还算好。要是冬季,夜间温度达零下20余摄氏度,护路队员们也只能咬牙坚持了。”小琼说。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6年通车。小琼所在的安多县、那曲县护路营房共有9个,护路队员2000余人,守护着青藏分界至那曲与当雄分界的约500余公里铁路线。

  护路队员每人月薪约2000余元人民币,而工作环境更是艰苦和恶劣,他们更多的是凭着信念和责任感在坚持。“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在护路队员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关节炎和胃病也成为队员中的高发病,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吃不了苦而转行去当了保安。”

  “咚!”一声沉闷的声音打断了小琼的话语。他掀开帐篷看见旁边一辆巡逻用的摩托车被大风吹倒在地,护路队员丹增朗杰立刻上前去扶,但是摩托车却打不着火了。小琼告诉记者:“摩托车就是护路员的‘腿’,如果‘腿’病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每天几十公里的护路工作只能靠双脚去巡逻,而且护路队员们平时还要用摩托车来运输饮用水、粮食等生活用品,所以它绝对不能出故障。”

  经过简单修理,摩托车引擎顺利发动,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接着前往他下一个巡逻的工作点。

  至今,52岁的小琼从事护路工作已有11余年。2003年,青藏铁路的修建工作到达了西藏那曲地区,得知很快就要修到自己的村口时,小琼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主动向分管部门提出担任铁路护路的义务。那时,在一个交通欠发达的罗玛村,小琼知道在家门口修建铁路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从那时起,小琼每天和工人一起吃住都在铁路上,甚至在工人休息时,他还要沿着修建的铁路段走几个来回,保证铁路和其他设施的安全。这个义务护路的工作一晃就是三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海拔4578米的妥如段铁路护路联防大队成立了,小琼便成了这个护路队的队长,继续着他的护路工作。

  除了护路外,小琼还是罗玛村党支部书记,受他的影响,村里很多青壮年男子,纷纷加入到了护路的队伍中,这当然也包括小琼22岁的儿子格热巴登。

  “正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工作辛苦,我才让儿子也成为这一线护路队员,这也是我的荣耀,希望我们家人能够代代守护这条‘天路’,让它平安畅通。”小琼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