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猪肉价格连跌15周降30% 养一头亏三四百元

2014年03月31日 09:42 来源:安徽日报 参与互动(0)

  截至3月19日,全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50公斤570.31元,较前一周下跌1.99%,较上月同期下跌8.25%,较去年同期下跌13.05%。自今年1月下旬起,已经连续9周跌破盈亏平衡点——

  近期,我省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很多地方的猪肉价格坐上了“过山车”。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猪肉价格“大跳水”?近日,记者走访市场一探究竟。

  连跌15周,猪肉价格下降近30%

  “比一周前又便宜了1元左右。 ”3月25日上午,记者在省城万国农贸市场看到,几位大妈正围着一家猪肉摊兴致勃勃地选购。 “最近猪肉价格一直在跌,后座9元,五花肉更便宜,小排15元。 ”经营户刘老板告诉记者。

  价格下跌带动了消费需求。在合肥周谷堆市场肉食区197号,从事冷鲜肉批发及分项业务6年的汇林森食品有限公司经理高怀河坦言:“春节前,猪肉批发价最高为8.5元/500克,节后就一直在下跌。今天凌晨2点的第一批交易价格是6.5元,到早晨6点就5.7元‘甩卖’了。因为便宜了,销量比上年同期多了一成。 ”

  “目前仍属于传统消费淡季,终端需求不振,合肥市猪粮比已连续四周低于5:1的红色预警线。 ”合肥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处长张玮介绍,3月份,该局对省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巡视发现,受监测的猪后座肉、全精肉等3个品种市场平均零售价格12.00元/500克,环比下跌6.76%,同比下跌4.76%。

  省价格监测局的全省生猪市场运行情况监测显示,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我省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价格从8元/500克下降到5.7元/500克,下降幅度近30%。春节期间也仅略有回升,节后继续下跌。截至3月19日,全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格每50公斤为570.31元,较前一周下跌1.99%,较上月同期下跌8.25%,较去年同期下跌13.05%,连续15周下降。自1月下旬起,连续9周跌破盈亏平衡点。

  “按目前这个价格计算,养殖户普遍亏损。 ”张玮分析,由于生猪产能依然过剩,在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维持,在无政策利好刺激下,预计后期生猪价格将弱势维稳。

  “猪贱伤农”,一头猪亏损三四百元

  “养殖一头100公斤商品猪,约亏损300—400元。 ”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寿县禾众养殖公司总经理张永说,由于生猪价格下降,加上去年年底部分地区生猪疫情影响,饲养户严重受损。与2013年同期相比,大部分饲养户利润减少了10—20万元左右。

  “生猪价格下跌,玉米、饲料价格却在上涨,养猪成本不断增加。 ”省价格监测局日前在六安、蚌埠、宿州、黄山等市县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玉米均价2.44元/公斤,占饲料比重70%,较去年同期上涨2.54%,麸皮均价2.0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2.97%。配合主饲料豆粕价格上涨3.69%,人工工资与去年相比涨幅20%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府对生猪饲养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生猪饲养户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社会资本涌入养猪行业。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持续回升,养殖户积极补栏,造成生猪存栏量偏大,受流感疫情影响,在春节前集中出栏,加大了市场的供应量,形成供远大于求的局面。此外,中央提倡厉行节约,高档消费减少,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和消费口味变化,以及近期“禽流感”产生的消费负面情绪等,都是导致肉价下跌的原因。

  “猪价历来与市场供需、生猪收储时机和数量、进口猪肉量、储备肉投放以及质量安全等因素紧密关联。 ”采访中,养殖企业对今年下半年的生猪价格形势多数较为乐观,认为随着市场生猪库存下降,供求关系将有所改善,预计7月份起生猪价格将会回归到上升期,直至年底达到最高,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养殖规模化,突破“猪周期”惯性

  “目前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生猪饲养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 ”专家表示。

  “要突破‘猪周期’,必须优化生猪养殖结构。 ”禾众、蓬天和宏扬等养殖企业对此有切身感受,我省生猪养殖户中,散户所占比重大,抗风险能力弱。业内人士认为,唯有发展规模养殖业,国家的惠农政策才能发挥出市场调控、整合的作用。

  除了饲养成本不断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外,养殖企业认为,政策层面还有待强化扶持。如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为资产抵押,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生猪生产所需资金,猪场改扩建项目、技改型猪舍建设取得政府补助较难等。深受困扰的张永表示,这些“瓶颈”如果不突破,生猪养殖业很难做到“规模化、示范化、环保环境化、产业化”,很难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建议,可将现行饲养补贴改为价格补贴,避免生产过剩,改善市场供求矛盾;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将疫苗补助改为实行散养户与上规模户区分疫苗资金补助方式,提高疫苗防治水平。建立全省生猪产业信息平台,指导农户生猪生产,并及时调整养殖规模,避免价格风险。

  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具体调控措施,将进一步从优惠税收、增加补贴等方面,扶持规模化养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发挥大型养殖企业对市场供应的支撑作用。(记者 王恺)

【编辑:单梦竹】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