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人情随礼”怪象:部分家庭为挣面子不惜借贷

2014年04月16日 09:14 来源:安徽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礼成“难以承受之重”

  “还没想好随礼随多少,但至少也得500元钱吧。 ”4月9日,沉浸在悲痛中的固镇县马桥村村民胡庆旺犹豫着对记者说。当日清晨,胡庆旺的叔叔去世,按当地风俗,老人去世了要办白喜事,作为侄子的他不仅要随礼,还要比普通亲友随的礼重。

  胡庆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人情随礼一般在100至200元钱,白喜事随礼少的也就50元钱。近几年,随礼礼金数额不断攀升,最少也得200元钱,至亲好友礼重的已升至2000至3000元钱。去年一年,他随礼共支出3万多元钱。

  “一年上万元的随礼,压得我喘不过气。亲友家有个喜事,我反而要愁好些天。 ”与胡庆旺同村的村民胡大爷说。胡大爷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对于亲友间的人情往来很少过问,家里的人情随礼基本都是由留守在家的胡大爷“扛着”。胡大爷一年收入不过1万多元钱,人情担子让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还一分都不能少。他平日里省吃俭用,连“政府发的养老金都变成礼金,送出去了。 ”

  “过去一般是年轻人结婚、老人去世等大事才办酒席请客,现在孩子蓄辫子、老人过生日等小事也要兴办酒席,广请宾客。被请的都得随礼,就是人不到礼也得到。 ”阜阳市颍州区百白行村村支书闫永志告诉记者,农村随礼名目越来越多,他随口就能列出一长串,如结婚、生子、建房、搬家、白事、年轻人当兵、孩子上大学……遇到一些“好日子”,喜事扎堆,许多人家一家几口人要分别去几处随礼。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人8000元左右,而家庭随礼支出都在3000元钱以上,一般都要占到家庭收入的30%至40%。

  “你来我往,送礼的不轻松,收礼的也只能高兴一时。 ”记者采访发现,农村很讲究礼尚往来,收礼的人总要“还情”,而“还情”时往往还要加码,都是50元、100元的往上加,收得多,还得更多,礼金数额也越抬越高。 “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去卖。 ”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农村困难家庭不得不“砸锅卖铁”随礼,有的甚至借贷随礼。

  怕丢面子却“愁上心头”

  “人家通知你,是给你面子,你不去随礼,会让周围的人瞧不起。 ”许多农村群众反映,祖辈定居传承,亲戚朋友多,送这家不送那家不合适,送少了也不合适。如果自己不随礼、回礼,不仅会得罪邻里亲戚,还可能因此孤立了自己,被人“背后说闲话”。很多时候,都是不想送又不敢不送、不得不送。

  “广请宾客,也是为了挣个面子。 ”和县西埠镇大全村村民张大婶直言不讳:在农村,脸面最重要,请到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有面子。张大婶的儿子去年结婚,她把能请的亲戚朋友都请来了,连有些外村同姓的、平日见面只是点个头的村民都送去了喜信。当天,张大婶摆了20多桌宴席,客人都称赞她“人缘好,够气派”。事后,张大婶老两口一合计,除去婚宴成本,没挣多少钱,还欠了一大笔“人情债”,不知道要还到猴年马月。

  张大婶告诉记者,随礼礼金金额高了,宴席档次也得相应提高。现在,农村宴席一桌常常要上20多道菜,根本吃不完,一部分白白浪费了。主人家心疼,但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去浪费。

  “死要面子活受罪”,和县某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少人都认为人情关系的冷暖、感情的厚薄是以相互往来的频繁程度以及礼金的轻重来衡量,每个人都想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人缘好、亲戚朋友多,所以总是不得不随礼、回礼。由于随礼多、随礼过高的原因,许多人遇到宴请时,都是“喜下眉头、愁上心头”。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还打肿脸充胖子,违心去攀比。

  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于其固有的关系圈和人情网,人们一方面对这种不正常随礼之风深恶痛绝,一方面又“随大流”跟风,甚至推波助澜。 “礼越来越重,情越来越薄”,礼尚往来陷入了“人情债务”循环,人情往来已变了味。

  “倡新风”破除陈规陋习

  随礼过高给农村群众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消解了农村人情往来“传情达谢”的内涵,亟待纠正。

  “随礼这事儿如果镇里或村里的领导能想个办法管一管,大伙儿都会赞成,保证没有不乐意的。 ”固镇县马桥村胡大爷由衷地表示。他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直补、免税等政策为农民减负,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但动辄几百元、上千元的随礼,已超越了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礼金也成了农村群众上学、就医之外的第三大开销。 “每个人都从心里往外反感这件事,但又没办法自我松绑。 ”

  “过分重视物质方面的‘礼’,甚至让‘礼’超越了情,就会加重农民负担,毒化社会风气。 ”省社科院关注农村发展的相关学者认为,刹住农村随礼歪风,纯洁农村人情往来,关键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之风。一方面,要依靠村民采取自我解决的办法,教育和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逐渐养成重情轻礼、纯洁交往的良好民风民俗;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村规民约等,倡导文明乡风,引导村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遏制不正“随礼风”滋生蔓延。

  据了解,2012年底,省文明委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出台了指导意见,提出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各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破除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以前我们村‘一家红白事,全村都随礼’;如今,村里红白理事会定的铁规矩撵走了这些不良风气。 ”宿州市埇桥区光明村村民沈重新对记者说,在村“两委”牵头下,村里德高望重的热心人组成了“红白理事会”,义务帮村民操办红白喜事,还制定了酒宴标准。现在村民办喜事摆多少桌宴席、每桌多少钱,都有限制性规定,既节俭,又文明,还和气。

  固镇县马桥村村民胡庆旺表示,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当文明乡风“带头人”,率先抵制人情礼俗方面的不正之风,把钱用到奔小康上。

  ·延伸阅读·

  网友热议“份子钱”

  贝子石:关系一般的随礼200元,关系过硬的亲戚朋友也随过500元、1000元的。我和老婆都是打工族,遇到国庆、“五一”份子钱扎堆支出的时候,我们两人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够随礼,只好厚着脸皮向老妈求援,基本上都是有借无还,或是还了没两天又要再借。悲催啊!

  牛牛:我结婚那会儿,一帮哥们刚刚大学毕业,收入不高,给200元也算是随行就市了。过了五六年之后,哥们结婚了,凭着多少年的关系,怎么也不能再还人家200元,最少也得给个600元,再晚一点结婚的,随礼就涨到了800元。没办法,“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小星星:份子钱200元太少,300元、500元都是单数不吉利,给400元也不好听,所以关系好一点的亲戚朋友,我都直接出600元。最多的是去年国庆节,我和老公一下子被5个“红色炸弹(请柬)”砸中,都是关系过硬的同学、同事或表妹,随礼加路费花去了5000多元,想想就肉疼!

  甜美的梦:我这个年纪,身边相熟的朋友、同学早结婚了,但每年的份子钱加起了肯定要超过1万元的,主要送给了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像今年春节老家侄女、外甥结婚,每家给了2000元。没办法,现在农村礼大,同样关系的农村亲戚,家境稍好点的一出手都是上千元,我又是属于“外面混的有出息的”,更不能跌了身份,让老家的人瞧不起。

  浅浅@笑:家乡城镇化,老爸没了地,每月只有三四百元的失地保险和养老保险,2次随礼就没了。我孝敬他的养老钱,他也是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全部送出去当份子钱了,就这还怕收礼的人家不满意。现在不少农民当上小老板了,你给个200元的随礼,人家跟本看不到眼里去。(朱胜利)

【编辑:单梦竹】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