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东欧记者访问甘肃看中国式城镇化“缩影”

2014年04月22日 1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4月22日电 (记者 闫雅琪)“这里城镇化的速度超出我的想象。”来自斯洛伐克的记者马里安·埃利亚里告诉记者,访问甘肃前他曾在互联网上了解到,“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较为贫困、欠发达的省份。”在甘肃参观城镇化是中东欧记者团在甘肃的主要行程。

  应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邀请,来自阿尔巴尼亚、波黑等中东欧16国的46名媒体记者4月20日起抵达甘肃,开启了为期3天的访问行程。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会见中东欧记者团一行时说,甘肃省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农民还处于贫困状态,帮助贫困人口尽早脱贫致富是甘肃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今后30年的发展动力来源,其中之一就是按中国的国情和自身的特点来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

  在定西市巉口镇康家庄村,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展现在来访者面前。在康家庄村的广场上,有一座颇有“文化气息”的农家小院,里面挂满书法、字画,还有农家书屋供当地人阅览书籍。

  村庄吸引了中东欧记者的目光,他们采访村民,最关注的是,从前的居住地在哪?搬来多久了?生活有哪方面的改善?孩子是否都上学读书了?家中的经济收入来源是什么?

  村民张恒从山上搬到村里以后七八年了,他记得从前“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种植传统农作物土豆、玉米和小麦的他们,“一年到头只能糊个口”。搬到山下康家庄村后,张恒外出做些小生意,妻子在附近的工厂打工,这栋2层楼的带院小房当年花了7万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补贴了4万元。

  “娃娃们3岁多就能上幼儿园了,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大妈陈玉香接受一家外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她的孙子在一旁表演起刚在幼儿园学会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得记者团拍照、录音。

  该村驻村干部孙玉川说,康家庄村是2006年依托国家异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建成的新农村示范点,目前该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与原来相比,集中居住更方便安装自来水、电,生活设施建设更为完善。

  欧阳坚介绍称,甘肃的城镇化将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个就是改造和提升人口密集的农村,现在我们正在每年以上百亿美元的投入来改造们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我们正在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设施,不断的增强这方面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甘肃将对几百个大中小的城市进行改造完善,首先是让居住在这的居民生活更加方面、便捷也更加舒适,同时还要把城市根据不同的自然禀赋、基础状况来合理配置它的产业,使这个地方能够发挥它独特的比较优势,变成这个地区的经济的增长极,同时又是就业的集聚区。

  定西市农业学研究院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中心,让记者团成员“看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面”。维耶拉·库里霍娃在参观了无土栽培繁殖原种等生产工艺流程后说,中国的城镇化正在向科技型农业发展,这一点是城镇化中值得推广的,她对定西马铃薯品牌化的过程十分感兴趣。

  斯洛文尼亚通讯社主编巴尔巴拉·什特鲁凯丽说,采访团此前从江苏结束访问,江苏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甘肃她也看到了中国欠发达、但也快速发展的一部分。“这次访问让我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