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两市”同城化破题:解困需省政府加强推力

2014年05月19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太原5月19日电 题:山西“两市”同城化破题:解困需省政府加强推力

  作者 李鹏飞

  味美价廉的双合成糕点,是多少老山西省太原人难忘的美味,如今这家创于19世纪的中华老字号将工业园迁往了山西省的另一个城市——晋中市,董事长赵光晋更是连家也安在了晋中。

  双合成并不是唯一出走山西省会太原的企业,这让当地许多官员从情感上无法接受,企业根据市场情势调整战略布局的正常动作被看作是背叛。

  20多年过去了,太原晋中同城化的规划越来越高端、研究报告越来越厚,但两地致力于竞争而非合作的现实逐渐麻木了期盼实现两地同城的民众。

  无论太原还是晋中,无论官员还是民众、独立学者,各方均已达成共识,两地同城化所有的困惑都深藏着一把推动乏力的锁。现在看来,山西省政府建立高级别协调机构加力推动既是老生常谈,也是最现实的路径。

  “划”地为牢

  最初太榆同城化的内动力来自省会太原。

  据太原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范富介绍,太原国土面积6988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川的比例大体是5:3:2。如此算来,适宜建设的国土面积为1398平方公里,这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是108.88千公顷,即1080平方公里是基本农田,不算河道、城市道路、已有建筑物,太原可用来建设的还有318平方公里,其中有66平方公里是老工业企业、有88平方公里是城中村、机场占去58平方公里、汾河河道30平方公里……这么算来,太原适宜搞建设的城市国土面积只有76平方公里。

  三面环山的“飞象之困”迫使这座山西的省会城市只能“南移西进,北展东扩”。

  位于太原南部的小店区处于太原榆次的交界处,近年来不断加速的高楼耸立标示着未来太原发展的方向,成为各方资本追逐的热土,也因此成为受土地制约最严重的地方。

  据小店区匿名受访官员介绍,每年太原建设用地指标的一半左右都在小店,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据媒体报道,在2007年港洽会上,山西蓝海汽配厂引进港资1470万美元,欲建总投资3455万美元的山西蓝海国际汽配城,并从原址迁至小店区,但碍于土地无法落实,导致港方不能如合同约定注入资金,只好自筹,国际二字也徒有虚名。那一年,港洽会、中博会、珠洽会、沪洽会等山西组织的几场大型招商会上,小店区一共签约了13个项目,由于土地进展不顺的有4个项目。

  上述受访官员并不愿“留下类似‘太原理工大,校址在晋中’一类的尴尬”,但原本要落户太原的山西安特药业,因晋中仅太原三分之一的基准地价转身投入晋中的怀抱,曾经设想在小店区的大学城也因成本高昂被晋中夺爱。

  晋中不仅可利用土地多,且基准地价相对便宜,加上作为中部地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的晋中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晋中对投资项目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创始于1838年的老字号“双合成”即是一例。

  “当时太原经济开发区领导还拉着我到处看,有70亩地的规划,最后没去,挺愧疚的”,2009年双合成工业园区正式落户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00亩,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光晋一是冲着“地价便宜”,二是在旅游带上,与企业发展远景高度契合。

  然而晋中土地并非如其所表现的那么富余。

  晋中市国土局办公室主任薛占魁介绍说,目前晋中每年的计划建设用地指标约9000亩,缺口大概是1:3,即不到3万亩的缺口。

  上述小店区受访官员指出,在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地区经济的背景下,生产要素流动的行政导向十分明显,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分割现象异常严重。

  同质化竞争之严重从两市公开资料即可窥见一斑,目前两市都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工业等,新材料产业由“材料加工”转型“加工材料”;都提出发展物流业,都在建保税物流港且相距较近。

  据曾参与武宿保税区相关事务的律师李继军介绍,毗邻晋中的武宿机场物流保税区,目前已封关运行,仍处于建设期的晋中保税区也不在介休这些晋中腹地,而是紧邻太原武宿保税区。

  太原市常务副市长任在刚亦指出,在小店和晋中城区之间东至太晋公路、西至汾河、北起高速南外环、南至榆清公路的区域范围内,同时存在着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区。小店和榆次同时规划了教育园区和现代制造业园区;清徐和榆次均提出建设区域内最大的集装箱货场等。由于工业用地建设其外部性较差,导致该地区无序竞争严重,产业发展整体环境较差,阻碍了一些更高级别的项目或设施进驻该地区,不利于未来城市功能在此区域的快速聚焦。

  有资料表明,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园区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

  然而在地方利益的指导下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冲动,产业趋同性越来越强。

  需省政府加强推力

  九三学社太原副主委曲蕙蕙指出,2012年全省在省直、太原、长治试运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实现全国联网、标准统一、功能兼容,2013年全省免费发放30万张,榆次区未被纳入。

  民进太原副主委李文和称,除了股份制银行,金融结算还因两地编码不一致收费手续费、医药卫生不能同城结算……

  晋中人社局的资料显示,涉及人事人才、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同城化的内容,目前全方位的推进,有很多困难,有政策、信息化条件和历史等诸多原因。该局局长骞锋兵对记者的采访请求未予回应。

  农工党太原副主委赵晋春指出,方向不明确,从构想到提出,一直存在调整区划,同城一体、同城不同体等多种设想和期待干扰了进程,各自为政的“囚徒困境”,成败取决于政府推动力的大小。

  “最初提议太榆同城化是太原吃掉榆次,当时太原热情很高,但限于利益格局难以打破,现在改为太原晋中同城化,不再提议谁吃掉谁,而是实现实质意义上的一体化,如民生领域、经济领域一体化,而非行政一体化”,赵晋春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公共管理的过程,成败取决于政府推动力的大小和选择正确与否。”

  早在2010年十二五规划时,太原晋中两地的规划就被省政府要求上报省里,由专家评审权衡两地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各自优势,根据两地各自实际情况不求全求大,避免浪费和过度竞争。但截至目前,由于省级政府在此方面并无实质性推动,两地依然是依照各自规划发展。

  山西大学教授刘锦春曾任太原市社科院院长,她指出,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承认并强化了地方利益,使得各级城市为追求自身利益展开竞争。如鼓励城市竞争相匹配的城市发展考评体系和干部考评体系不改变,太原和晋中间竞争就不会消失,无疑会阻碍同城化。

  太原市社科院院长胡健林表示,合理设计政绩考核指标,不能局限于仅从GDP来考核,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民生质量、生态环境等指标,可将此制度化和量化,使地方政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他认为,过去的区域行政以各级政府参与为主,而企业、居民、非营利性组织的参与较少,一方面造成非政府利益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成为利益分配的决定性因素,地方政府因为GDP考核绩效的短视性,则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而同城化的发展上。因此,同城化的发展需要由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科层制向以协调为主的市场化方向转变,通过市场、行政、法律、第三方协商等多途径形式建立起同城化发展中的利益协商机制。

  胡健林建议,发挥各类半官方及民间的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同城化的发展提供社会保障,如跨城市边界的联合商会和行业协会、联合的物流系统、大企业联合会和企业联谊会、产权交易联合中心,以及各种研究中心等。

  虽然受访官员及学者都讳谈“太原吃掉榆次”,但均表示,在现有体制下,行政不统一,纯粹依靠市场化力量实现两地同城化仍难避免沦为纸上谈兵。

  山西省政协委员赵光晋的提案提议,太原晋中同城化要强化省级统筹协调。成立由省政府牵头,太原和晋中两市参与的推进同城化工作领导组,建立联席会议和例会等两市高层对话机制,定期研究、沟通和对接同城化重点事项。

  现有情景下,这是所有受访官员和学者一致认为的较可行的路径。

  如今已步入轨道的山西科技创新城占地约20平方公里,主要由办公用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组成,正好骑在太原榆次两地中间。

  “这必然涉及两城的融合”,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淑芬认为,科技创新城会弱化行政束缚,促进两地产业合作、节约土地提高利用效率、项目规划统一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推进,在两地民众就业、就学、通婚等生活方面也极大地拉近了两地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山西省要求,优质中小学先行入驻”。

  虽然当地并无造城的说法,但未来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产业、有学校、有居民及生活所需的一切要素,就是一座连接两地的新城,而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城管理委员会未来代行的职能即是相当于一级政府所能做的,这被观察者认为,是太原晋中同城化一个可行性极强的良好开端。(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