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访华北最大欧式建筑群段家楼 寻百年煤矿盛衰印记

2014年07月09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访华北最大欧式建筑群段家楼寻百年煤矿盛衰印记
    建在段家楼这座豪宅中轴线上最显眼的位置小姐楼,足以说明主人尊重女性的理念和对女儿的宠爱。 俱凝搏 摄
现存完整的正丰矿百年老账。 俱凝搏 摄

  中新网石家庄7月9日电 (俱凝搏 马宇灵)被誉为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珍品,目前华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群体段家楼,虽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见证着民族工业的兴衰历程。9日,中新网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矿区的段家楼实地探访,感受这座被称为“中国煤炭工业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1912年,时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的段祺瑞与其同学、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的王士珍,共同投资开办了位于石家庄矿区的正丰煤矿股份公司,段祺瑞指派其弟段祺勋投资入股该公司,并出任总经理。1913年,投资兴建了段家楼,用于总经理办公及子女住宿和娱乐。段家楼是段祺瑞等军阀控制官僚资本企业的缩影和历史见证。

  因段祺瑞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的生活方式极有好感,有着浓厚的德国情结,因此段家楼楼群由德国人设计。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存9000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6.32万平方米。由总经理办公大楼(总办大楼)、小姐楼、公子楼、德国工程师办公大楼、综合娱乐楼等7座楼组成,错落有致,庄重大气。

  进入段家楼,一股西洋风韵和大家族的恢弘气势便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筑独特、简洁明快的凉亭,亭子建在青石筑成的平台之上,由8根石柱巍然托起,亭顶外形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寓示段祺瑞家族飞黄腾达。楼内有高大的罗马柱支撑的拱券回廊、汉白玉浮雕装饰的电壁炉、电壁炉内贴德国进口瓷砖……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据段家楼景区特聘顾问张延年介绍,段家楼内文物众多,其中要数总办大楼内的木质冰箱、总经理卧室的穿衣镜、档案室的文件柜、小姐楼卧室内的组合柜、凉亭里的石桌石凳和一个德国进口的保险柜最有历史价值。这些文物或设计精巧,或做工精细,或造型美观,堪称段家楼的六件“镇楼之宝”。

  段家楼地下还有一段秘密的“地下长城”——全长达5556米的地道。张延年说,当年段家为打造百年基业,不惜重金请德国专家进行建筑设计,考虑到战乱避难、机密、安全和物资储藏等方面的需要,在建筑群体地下8至12米深处修建暗道,将总经理办公大楼、公子楼、凤山火车站、正丰矿厂区办公大楼等主要建筑相连通。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次重大事件的发生,段氏家族就是借助地道成功脱险。因保密要求非常严格,直到1969年段家地道才被发现,有些暗道入口在1983年拆除旧建筑时才重见天日。走在地道里,凉风习习,清爽怡人,但是通风口设在哪里,至今还不为人知。

  这段地道与百年矿井北斜井贯通,矿井内有中国罕见的井下老君堂和悬臂大铁铊,巷道内陈列着调度指挥、采挖、运输、通风、机电等五大类设施、设备,游客可在游览中体验正丰矿百年煤炭开采历史,这也成为中国煤炭工业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正丰矿的创建,客观上推动了石家庄一带近现代文明的进程。人们开始了解并掌握使用电灯、电话、火车、汽车、蒸汽绞车、机械提升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催生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大军。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地方财力举步维艰、城市建设欠帐巨大、地表设施塌陷损毁、下岗失业急剧增加等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来。石家庄矿区这座典型“因煤而兴、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独立工矿区于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经济社会转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据介绍,段家楼这座百年建筑随着段家楼景区与正丰矿厂区一起,作为正丰矿工业建筑群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段家楼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为恢复段家楼原貌、活跃当地旅游市场提供了机遇,百年段宅将迎来保护和开发的“美好时代”。

  “矿区是个资源枯竭城市,应该说转型发展是‘生死劫’,要抓住这次段家楼景区开发的机遇,把它放到全区转型发展的高度上去完成,重新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格局,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推动转型的强大‘引擎’。”石家庄矿区区委书记张旭在谈到段家楼保护和开发工作时说道。

  如今的段家楼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肩负起把历史文化名片传递给社会,把历史文化财富传承给后世的重任。(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