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毒胶囊”咋又死灰复燃了?

2014年09月09日 09: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时隔两年,“毒胶囊”死灰复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待食药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常抓不懈,严防死守。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检察院9月2日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案件,潘某等11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该院批准逮捕。在潘某等的生产窝点,宁海县公安局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执法,共查扣空心胶囊成品6箱(约44.2万粒)、空心胶囊半成品102.9公斤、空心胶囊边角料724公斤、空心胶囊回料13袋、明胶50袋、食品添加剂着色剂1箱、制胶囊设备等。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而潘某等人生产空心胶囊使用的正是废料做的工业明胶,经“打胶”、“排胶”、“切胶”、“次品挑拣、成品包装”4道程序,潘某等人将生产出来的空心胶囊卖出。短短5个月,潘某的这个生产窝点,除了被现场查获的,非法生产有毒空心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都已经全部进入了流通市场。

  说起“毒胶囊”,大家并不陌生。两年前的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高超标90倍。

  彼时,“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河北、浙江、江西、山东、安徽等地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8名,查封胶囊生产企业、明胶生产企业28家,查明涉案胶囊5亿余粒,召回铬超标胶囊(剂)药品12.3亿余粒,查封涉案企业的生产线94条,查明胶囊产品和工业明胶产品销往各地的80余家药品及食品生产单位的事实。

  如今,浙江宁波市宁海县检察院的一纸通报,让人冷不丁一惊:“毒胶囊”咋又死灰复燃了?数量如此巨大的“毒胶囊”到底流向了哪里?其中,后面一个问题当下亟需找到答案,因为“毒胶囊”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经检测,被查获的空心胶囊及生产原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均超标,最高的超过正常标准的65倍。据了解,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毒胶囊”死灰复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巨大利润面前,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无视法律和道德底线。对待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坚持高压监管,常抓不懈。据了解,我国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中,除了400家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之外,还有一些是化工企业、食品企业等,企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有的药物中,辅料的占比可高达八九成,其安全性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可想而之。而对辅料的监管,除了要严格处罚尺度,还应建立药用辅料数据库以加大监管力度的基础工作。

  “毒胶囊”死灰复燃,让人心有余悸。吃药本是为了治病的,而吃了“毒胶囊”反而会致病,这让人情何以堪?如今,大量重金属超标的“毒胶囊”流入市场,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查出毒胶囊的流向,并及时进行召回,这样消费者才能安心。

  赵兵辉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