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岛非公企业跨步“走出去” 开启升级新模式

2014年09月22日 12: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青岛9月22日电 (赵玥博)“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会员到青岛市帮扶城市贵州省安顺市投资考察,大家对于当地的投资环境比较满意,投资意愿十分强烈。”青岛市市南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金霞对记者介绍说,今年在考察青岛市对口帮扶贵州省安顺市的青岛安顺产业发展园时,优厚的投资政策,让企业家们为之心动。

  挂任青岛市招商局局长助理职务,安顺市投促局副局长、安顺市市工商联副主席何文政表示,安顺青岛产业园区采取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特别突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投资优势,并给与优厚政策。也正是优越的投资环境,市南区工商联会员们对于自身企业“走出去”有了新的目标。

  引导企业放宽眼界资源共享

  国企改革的彻底性打破了央企垄断的深度,直接决定民营经济在接下来的政策红利中能否享受到真正公平的投资和发展环境。近两年来,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绝于耳,而一直以来作为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最强的青岛市非公类企业,此时也勇当起“首先吃到螃蟹的人”。

  “走出去”的非公企业势在必行,且必将是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最为活跃的群体。

  从2013年起,青岛市对口帮扶贵州安顺市,2014年上半年,市南区工商联带领部分工商联会员抵达安顺考察当地投资环境。目前,《安顺市标准厂房入驻优惠办法》明确了租金、税收等优惠政策,入驻企业可实现拎包入驻,两年内可实现零成本、零费用、零税收。“青岛安顺产业发展园初步规划37平方公里,今后发展扩大到60-100平方公里,纳入青岛市全市的组团管理。”何文政表示,目前,青岛市相关部门正在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青岛市相关企业已启动酒店及基础设施建设。

  据市南区工商联介绍说,每年工商联都会安排企业到外地参观考察,以及参与各类推介会,以引导企业放宽眼界、开拓市场,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同时,他们还与其他地区工商联建立共建关系,让本地企业与异地企业之间搭建互通平台,资源共享。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民营企业群体突如其来的壮大和崛起,并非一日之功。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演变是一个曲折变化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不论道路多坎坷,他们都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在提供服务和产品、增加社会资本、解决人员就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走出去”将是非公企业未来为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和生机的又一砝码。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文件层出不穷,地方性政策也如春笋般地扎根各个企业,非公经济文化类企业也借助春风,推进了企业新发展。

  2009年,中国广告行业“第一股”之称的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省广股份)不断在北方城市寻找突破,能根植北方,将“省广股份”的品牌管理、文化创意等优势和先锋广告的北方媒介传播优势充分结合。

  此时,已经成立11年的青岛先锋广告公司跳入了国有控股“省广股份”的眼帘。作为青岛较早的广告公司之一,先锋广告以其媒介传播为中心的优势,其在山东、天津、河南、河北等区域拥有较强的市场资源和实力。

  2010年,青岛先锋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龙决定与省广股份合作,当年完成股改,2012年上市深交所。一直善于媒介代理的张文龙,此时如虎添翼,借势加强了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公关服务等业务,对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文龙用“闲不住的行业”来比喻广告业,“广告业就好像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若企业自身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将会被淘汰。”对于张文龙来说,“走出去”让他的企业有了第二次成长的机会,尝试“混合所有制”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更广阔的前景。

  地头上“走出来”再“回去走”

  作为市南区工商联副主席的青岛元明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芹,23年前从山东临沂只身来到青岛打拼,如今她代理的四个国际服装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已在全国享有盛誉,目前个人资产已经过亿元人民币。

  民营企业如何走向世界,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应该“先进后出”。也就是说,首先要进入国内的行业,做大做强后再“走出去”。而张元芹却选择了一条“走回去”新思路。

  “2006年,我回到了老家,地方政府借现有企业的资本投资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张元芹在青岛创业成功后,从未忘记如何让家乡的人也能一起富起来,正是那这种立志回报家乡的决心和信念,让张元芹决定,投资现代有机农业,让老乡们、沂蒙人们富起来。

  通过七年的努力,张元琴投资建设的近400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已经打造为种子、育苗、种植、运输和销售等涉及蔬菜生产的完善链条,并向生物肥料领域拓展。“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科技园也培养了一批专业农业技术员。现在,他们到农户或农社做培训,个人收入也十分可观。”张元琴介绍说,现在农业的发展模式,让她十分欣慰对家乡做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有了可延续的价值,并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重新走回田间地头的张元芹已经有了真正“走出去”的计划,她说:“下一步,我将继续扩大农业科技园,并将加入国家级现代农业合作社,以有机蔬菜种植相依托,发展现代养殖业和智慧农业,让农业品牌知名度像我的服装品牌一样享誉中国,走向世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