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媒体传播色情对青少年危害尤甚

2014年09月24日 08:5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期公布了14起微博、微信等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件,包括新浪微博、搜狐博客、腾讯微信、迅雷离线服务器等在内的多个互联网产品均被点名。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些互联网产品均拥有十分广大的用户,覆盖各个年龄阶层,它们的“涉黄”行为影响面远远大于传统媒介所传播的淫秽色情信息。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所查处的案件中,涉案产品均严重存在宣扬淫秽、色情、暴力、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且传播范围广、时限久、影响十分恶劣。

  色情信息引青少年性侵案

  不久前,福建省福州市警方披露了一起特殊的强奸案。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

  2013年9月的一天下午,小琴在家上网时接到Q友“胡秀英”发来信息,约她一起到附近的公园游玩。小琴准备出门时,正好朋友小花来玩,便约她一同前去,并通过视频征求“胡秀英”的意见。视频过后,“胡秀英”同意了小琴的提议。

  两名女孩很快与“胡秀英”碰上面。然而,等待她们的是一场噩梦。

  “你是小琴吧,我是‘胡秀英’的哥哥,她已经在公园了,让我来接你们。”一名穿白色衣服的少年走上前。小琴与小花没有怀疑。三人打了两辆摩的向公园奔去。

  这名少年叫小华(化名),当时还未满15周岁。

  两名女孩跟着小华走向公园深处。在一个树丛茂密的地方,小华突然露出了凶相:“给你们三个选择,一是交给人贩子卖掉,二是把你们杀掉,三是我叫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

  两名小女孩战战兢兢,只好唯命是从。其间,小华先后对小花和小琴做出性侵行为。

  之后,两名少女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小华很快被抓获,并对性侵小琴和小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小华交代,他化名女性名字“胡秀英”,在QQ聊天过程中认识了小琴,并产生和其发生性关系的想法。案发前几天,他在网站上看到黄色视频,出于好奇就想试一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性。

  据警方披露,在性侵两名女孩后准备离开时,小华还做了一件事情。“当时我想起前几天在电脑看过一个情节,即用手劈人的脖子可以把人劈晕,就想在她们身上做个试验。”

  小华说,他先后用手掌劈向小琴和小花的脖子,两人随即都晕倒了(事后小琴说她们是假装的)。他再劈一次,两人再一次晕倒。他怕出事,立即掐两人的人中将她们救醒过来。

  小华的性侵和暴力举动,全部来源于对网络信息的模仿。

  类似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法制日报》记者稍加检索就发现了大量类似的事件:“十五岁少年在家看‘黄片’性侵六岁表妹被批捕”、“父亲看A片儿子受影响 小学男生性侵猥亵女同学”、“16岁少年看黄片后难自制 哄骗强奸6岁女童领刑”、“8岁男童偷看黄片后性侵5岁女孩”、“网吧看A片引发性欲 15岁少年强奸妇女”……

  据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四大队队长沈睿介绍,如今,部分色情信息转移到了新媒体上,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且内容形式包括色情小说、色情有声读物、招嫖信息、淫秽图片、提供淫秽色情视频下载链接等等,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可谓不大。

  家长痛斥不良新媒体

  杨璐是一名初中孩子的妈妈,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首都互联网协会下属“妈妈评审团”的一名评审员。

  这个成员全部为孩子妈妈的民间组织,成立于2010年,主要工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网上低俗内容的监督,在互联网领域全面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事业。

  近两年以来,杨璐在日常上网时发现,部分门户网站首页和新闻首页在下拉到第二、第三屏页面或进入二级页面后,在热点排行、跟帖等栏目中存在各种充满挑逗性的标题、文字和图片。她将这一现象反映到了“妈妈评审团”,评审团随后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第二屏”现象。

  杨璐还发现,部分网站网络新闻内容本身没有问题,但一些网络新闻从业者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制作违反公序良俗的标题。比如,某电视台的一档“星跳水”节目,网络新闻标题变成了“爆乳女星水花四溅”;一组讽刺地铁不文明行为的漫画却单单截取了“地铁十八怪有人当众调情”为标题。

  “这种标题党实在是害人不浅,尤其对于那些尚不能明辨事非的孩子来说,更是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杨璐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类似的互联网不良现象越来越多,这让像杨璐这样的妈妈们有些应接不暇。

  “微博、微信、博客、云盘……现在出现的很多新东西,每一种都可能成为色情信息的传播渠道,而我们家长对这些新技术的了解速度往往还没有孩子们快,所以如果不良信息通过这些渠道传播,我们根本来不及防备。”北京一名13岁孩子的妈妈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对于孩子们有意无意接受到不良信息的现象,这名妈妈表示:“很担心,真的非常担心。因为他现在就处于青春期,对男女问题都是比较懵懂的。孩子对于未知的东西,就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很容易沉迷在里面。”

  除了色情类信息,互联网上的其他不良信息也让妈妈们担忧。网友@方红月时间评论:“现在的诱惑很多,陷阱也很多,儿童上网问题备受关注的以涉黄居多。而实际上,暴力一直存在,并且深深地侵害着我们的下一代,诸如:脾气暴躁、脏话、逃课、杀人……我们要紧急呼吁:关注网络,关注暴力,关注下一代。”

  网友@落尘雪1971_8cj则表示:“之前看了一下英国因为网络欺凌而自杀的14岁少女的报道,惋惜、震惊之余感慨很多。现实中也有孩子受到欺凌,只不过接触的人有限,受到的欺凌也有限。而网络欺凌更加肆无忌惮,也更加难以控制,孩子受到的伤害也就更大。”

  对此,一些妈妈认为,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清除各种平台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也很难做到完全从技术上去清除污染,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此前,“妈妈评审团”就曾提出,未成年人对互联网媒介的认识和网上行为习惯都是在接触互联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缺乏对未成年人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这方面应该尽快完善。

  记者 范传贵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