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兵团戍边打破各民族文化割裂壁垒

2014年09月27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阿拉尔9月27日电 (记者 肖欣 戚亚平)“自古以来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衰则西域衰,这有鲜明的特征和历史佐证”,359旅精神研究所所长任新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之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兵团现代戍边需致力构建新疆、尤其是南疆战略稳定中心和文化认同平台。

  “兵团戍边重要意义在于打破文化割裂壁垒”,任新农解释说,新疆地广人稀,交通和信息闭塞,语言不通导致各民族之间交流困难,交流困难导致交往缺失,相互间了解和理解缺失,为文化割裂形成条件。

  “打破这个壁垒,就要通过有序的引进和充实多元文化内容,包括各地人群和各族文化,重振西域文明史,让这个地区真正形成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自有文化”,任新农多年来致力于梳理359旅发展史和阐释359旅精神,他认为兵团在新疆的发展恰是现代文明在新疆发展的缩影。

  记者在新疆问起“359旅”和“王震将军”时,通常会感受到透着崇拜和自豪的回复,“疆二代”、“疆三代”几乎人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讲上几段兵团开荒建设的故事,将父辈、祖辈是怎样把“一片荒凉”建设成“瓜果飘香”之地娓娓道来。

  “兵团建设初期就提出,在新疆再造南泥湾,从荒原变良田,良田变家园,家园变城市”,任新农介绍说。1940年冬,时任旅长兼政委王震率359旅进驻延安城东南荒地南泥湾,实施了抗日战争时期最为知名的开荒大生产运动,在“南泥湾精神”鼓舞下展开的大生产运动,为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1949年,王震率部挺进新疆,在国庆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把新疆建成更大的南泥湾。359旅作为王震的“嫡系部队”,主动请缨到条件更艰苦的南疆。

  如今,外来游客的普遍感受是,兵团城市规划齐整、现代化程度较高,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显得更开放包容。以359旅为前身的兵团第一师如今已建成南疆最大的农垦中心和交通枢纽,99%以上人口使用普通话,师部所在地阿拉尔市还拥有南疆唯一综合大学塔里木大学。经济生产现代化、文化交汇交融、人口结构平衡和庞大的通用语言人群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建成10年的阿拉尔市计划在未来20年吸引超过40万来疆新移民。

  任新农将兵团精神总结为“顽强、忠诚、团结、争先”。“顽强”是指在和平建设时期把荒原变良田的精神;“忠诚”是指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团结”是指,359旅番号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在延安359旅代号“团结部”,来到新疆后兵团既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兵地团结的象征,更是五湖四海兵团人团结一致完成屯垦戍边使命的象征;“争先”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争当第一。

  任新农认为,当前新疆面临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新疆转型发展与全国转型发展相交织;新疆稳定形势与全国稳定形势相交织;新疆暴恐事件和国际暴恐形势相交织。

  “新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问题,核心是民族团结问题,是文化认同问题”,他强调,“如何真正成为安边故疆稳定器,成为通用语言认同平台、文化认同平台、先进生产力代表和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兵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有我们应该发挥借鉴的历史经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