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普建县级社区矫正中心

2014年10月13日 09:1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中,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推出了诸多创新举措:判前评估、分类矫治、集中点验检查、建立队建制矫正队伍等等。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说,围绕教育矫正、监督管理、社会适应性帮扶三项工作任务,安徽以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为平台,统一、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和监管。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49万人,解除矫正6.53万人。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96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持续控制在0.11%以下,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

  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全覆盖

  “宋某,你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宣告缓刑三年……在缓刑期间,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合肥巢湖市社区矫正中心参加了一次气氛庄严的社区矫正宣告式。宣告式后,宋某表示,听完矫正期间教育监管的内容后,他对社区矫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把宣告作为社区矫正人员的第一课,让社区矫正人员清楚自己的身份,有利于矫正工作的开展。”合肥市司法局局长刘晓文说,合肥在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都设有宣告室,所有社区矫正人员都必须接受宣告。社区矫正中心将原在司法所的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解除、集中教育、心理矫治、社区服务等整合实行“直管”,结合司法所的日常教育监管和帮教小组的贴身帮教服务,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和行为的转变,不断提高矫正质量。

  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场所建设,在所有县(市、区)建设社区矫正中心,是安徽省力推的一项举措。安徽省司法厅定下时间表,要求从2013年起用两年时间实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全覆盖。在功能设置上,社区矫正中心要具有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主要功能。除要求设立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心理矫治室、训诫室、档案资料室等外,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三无”社区矫正人员过渡性、临时性食宿场所,建立或依托社会资源建立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基地,为开展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提供场所保障。

  安徽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处处长张秀红说,各地还采取政府投资或依托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就业基地422个、教育基地481个、社区服务基地1293个,为社区服务、警示教育、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提供有效载体。

  此外,安徽省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运用,编制的《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被司法部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推广应用。

  队建制监管硬化执法

  “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保持社区矫正正常秩序、维护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洪禹候说,社区矫正工作必须要把教育矫正质量作为硬指标来抓,把功夫下在教育矫正上。

  各级社区矫正机构把社区矫正工作分解成4大部分,细化为21个环节,按照以事项设定流程、以流程确定岗职、以岗职绘制运行图的思路,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做到程序精简、环节顺畅、责任明确、标准细化。在认真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法制、时事政治等教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和悔罪自新意识的同时,注重分类管理与开展个案矫正相结合,调动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培养社区矫正人员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生活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统计,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8年来,安徽省共组织集中教育115万人次,个别谈话教育93.6万人次,社区公益劳动118.6万人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24.3万人次、技能培训7.6万人次,指导就业或就学9.2万人次。

  “监管和教育同等重要,没有严格监管就无法保障教育矫正产生实效。”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夏月星说,社区矫正人员虽然身在社区,但仍处于刑罚执行阶段,落实好刑罚的惩治与教育功能,离不开严格依法监管。

  国庆前夕,宣城市各县(市、区)司法局联合检察院、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唱名点验,带领学习法律知识、通报其他地区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等情况,宣城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支队全程督导了这次集中点验。

  安徽省司法行政机关把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作为实现严格依法监管的关键点,强力推进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目前,全省15个市司法局经批准单独设立了社区矫正机构,97个县(市、区)司法局经批准单独设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其中,阜阳、宿州、蚌埠、安庆、宣城市及部分县(市、区)设立社区矫正支队和大队,增强了执法管理功能。

  “市级设支队,县级设大队,这种借鉴公安机关执法模式的队建制,能够推动社区矫正管理和执法一体化,硬化执法。”在安徽率先实行队建制的阜阳市司法局局长程曙光说。

  此外,为充实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力量,安徽还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聘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招募社会志愿者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公益岗位1533名,招募社会志愿者3.1万人,成立矫正小组3.78万多个,形成了以司法行政干警为核心,以职业社会工作者为辅助,以教育帮扶志愿者为补充,以矫正小组成员为支持的“1+3”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帮教社会化增强适应性

  在宣城市旌德县西山有片林地叫新生林,所有的树木都是由3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种植的,将这片荒山变成了森林。

  “我不仅栽了30多棵树,我还认养了它们。”旌阳镇新桥村社区矫正人员李某说,这些树能够茁壮成长,象征着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不再有歧途。

  在社会适应性帮扶上,安徽省除了做好规定动作,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承包田,更多是在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更好融入社会、发挥社会帮扶综合优势方面不断创新。比如,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与民盟联合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等,有力推进了帮教工作社会化。

  “一个矫正对象在衣食无着、生活无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安心接受教育改造的,为了生存,他们甚至可能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夏月星说,社区矫正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增强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帮助他们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各级社区矫正机构把社区矫正工作分解成4大部分,细化为21个环节,按照以事项设定流程、以流程确定岗职、以岗职绘制运行图的思路,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做到程序精简、环节顺畅、责任明确、标准细化。在认真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法制、时事政治等教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和悔罪自新意识的同时,注重分类管理与开展个案矫正相结合,调动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培养社区矫正人员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生活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统计,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8年来,安徽省共组织集中教育115万人次,个别谈话教育93.6万人次,社区公益劳动118.6万人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24.3万人次、技能培训7.6万人次,指导就业或就学9.2万人次。

  “监管和教育同等重要,没有严格监管就无法保障教育矫正产生实效。”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夏月星说,社区矫正人员虽然身在社区,但仍处于刑罚执行阶段,落实好刑罚的惩治与教育功能,离不开严格依法监管。

  国庆前夕,宣城市各县(市、区)司法局联合检察院、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唱名点验,带领学习法律知识、通报其他地区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等情况,宣城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支队全程督导了这次集中点验。

  安徽省司法行政机关把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作为实现严格依法监管的关键点,强力推进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目前,全省15个市司法局经批准单独设立了社区矫正机构,97个县(市、区)司法局经批准单独设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其中,阜阳、宿州、蚌埠、安庆、宣城市及部分县(市、区)设立社区矫正支队和大队,增强了执法管理功能。

  “市级设支队,县级设大队,这种借鉴公安机关执法模式的队建制,能够推动社区矫正管理和执法一体化,硬化执法。”在安徽率先实行队建制的阜阳市司法局局长程曙光说。

  此外,为充实乡镇(街道)司法所工作力量,安徽还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聘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招募社会志愿者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公益岗位1533名,招募社会志愿者3.1万人,成立矫正小组3.78万多个,形成了以司法行政干警为核心,以职业社会工作者为辅助,以教育帮扶志愿者为补充,以矫正小组成员为支持的“1+3”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帮教社会化增强适应性

  在宣城市旌德县西山有片林地叫新生林,所有的树木都是由3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种植的,将这片荒山变成了森林。

  “我不仅栽了30多棵树,我还认养了它们。”旌阳镇新桥村社区矫正人员李某说,这些树能够茁壮成长,象征着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不再有歧途。

  在社会适应性帮扶上,安徽省除了做好规定动作,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承包田,更多是在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更好融入社会、发挥社会帮扶综合优势方面不断创新。比如,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与民盟联合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等,有力推进了帮教工作社会化。

  “一个矫正对象在衣食无着、生活无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安心接受教育改造的,为了生存,他们甚至可能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夏月星说,社区矫正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增强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帮助他们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记者 李光明)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