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夷山下梅村讲述中蒙俄“万里茶道”茶故事

2014年11月15日 17: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福州11月15日电 (余婷张丽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好好传承下去。”在武夷山脚下“邹府家茶”女主人杨家凤眼里,武夷岩茶是祖辈留给她最值钱的东西。

  闽北武夷山下梅村现有两户将茶叶“做大”的人家,邹家就是其中一家。“茶叶市场太‘火’了,整个武夷山都在做茶。”因为头顶“万里茶道”起点的光环,下梅村世世代代茶商受到外界关注。

  “万里茶道”绵延1.3万公里,经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通往中亚和欧洲各国,是传播中国茶故事的重要“传声筒”。

  屋子里飘满茶香。杨家凤告诉记者,传了几百年的茶庄,在女儿接手后得以重新焕发光彩。“邹府家茶”以七十二岩茗种茶发家扬名,一代接一代,到女儿手里,已经是第三十代。

  说话间,“邹府家茶”第三十代少东家邹晓琳端上刚沏好的“正山小种”。邹晓林现年26岁,对茶叶有一种偏执的喜爱,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家帮扶双亲振兴家族茶业,如今已小有所成。

  “武夷山脚下,岩岩有茶,无岩不茶。”邹晓林侃侃而谈,“很多人以为外国人只会喝中国的红茶,其实不对,只是我们没有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品鉴方式来品鉴岩茶。”

  就像外国人费心把葡萄酒品鉴模式推向中国市场一样,品鉴武夷岩茶,需要用心思。“如果我不知道这个事情,可能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可是我知道了,就要把茶故事传播好。”年轻的少东家凝视茶杯的眼神很坚定。

  没有人比杨凤英更懂女儿懂茶、爱茶的心思,“光是‘肉桂’这一个品种的茶叶,你坐在这里喝一天都喝不完。”所谓“言传身教”,在这对“有其母必有其女”的母女身上显现。

  “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这一对“双生花”,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盛荣誉的两条国际贸易通道,都历经沧桑。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如火如荼,“万里茶道”沿线资源开发与国家合作正逢其时。

  武夷山万里茶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邹全荣认为,“万里茶道”正好融合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契合点。“现在,激活万里茶道的资源,非常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把它转化成文化产业,让中国茶文化得到传承。”他说。

  沟通中蒙俄,辐射中亚、欧洲各国,“万里茶道”又激起千层浪。2013年9月,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中蒙俄三国共签署十余项协议,并发起将“万里茶道”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

  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已在路上。今年,50多名中蒙俄城市市长齐聚武夷山,共商合作大计,助力“万里茶道”申遗成功。

  “万里茶道”起点被人们重新拾起来,在邹晓琳看来,让年轻一辈看到曙光和希望。“很简单,我就希望我们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丰富,口感越来越好,能够被更多人接受。”她说,“就像喝大红袍,人们能够记住它的味道,而不只是简单的知道‘大红袍’三个字。”(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