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阳老旧院落改造:“改回来”老邻居的味道

2014年12月13日 1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贵州贵阳12月13日电 题:贵阳老旧院落改造:“改回来”老邻居的味道

  作者:张丹莉 刘鹏 杨云

  “污水到处流,坏人小偷到处蹿,垃圾满院堆,绿头苍蝇到处飞,老鼠地上跑,天天召开运动会。”在贵阳市云岩区宅吉小区白腊井院落居住了近30年的退休干部成金虎老人告诉记者,这是“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实施前小区居民面编的打油诗。

  “环境变坏,人心也变散了。”成金虎说,以前嘘寒问暖的邻里互助不见了,根本就不清楚左邻右舍,形同陌路的邻里关系不仅让人心冷漠,也让偷盗抢劫肆意妄为。

  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贵阳市云岩区宅吉小区白腊井院落占地约11000㎡,有11栋居民楼,是贵阳市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个开发小区,曾被贵阳市民羡慕一时。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过全国精神文明示范示小区称号。

  30多年过去,这座曾让无数贵阳人“向往”的贵阳市第一开发小区,由于规划建设陈旧落后、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出现环境卫生脏乱、下水管网反复堵塞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盼拆迁、盼搬走”,一度成为院落居民渴望改善生活环境的“唯一选择”。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贵阳市2013年出台《2013年度“新型社区温馨家园”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实施工作方案》,拿出2亿元资金,在全市91个新型社区实施“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努力把钱花在‘刀刃’上,把实事办到群众心窝里。”宅吉社区党委副书记、服务中心主任万轶 说,实施“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与社区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不通、气不畅、灯不亮、路不平、卫生差、治安乱等现实问题,使原本冰冷的干群关系、邻里关系一下子热乎起来。

  70岁的小区居民唐平林说,2013年7月,社区党委带着工作人员来入户征求意见,说要对小区进行升级改造,还要把改造后的小区管理交给居民自己来做,当时很多人都不信,甚至很抵触。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走家入户,一遍遍征求居民意见。就这样,去年中秋刚过,建设事宜就提上日程。

  “在小区住了三十多年,这一年多变化最大,环境好多了,各种管理也规范了,政府改善了小区多年脏乱差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今年1月,原本凌乱分散的院落改造完毕,文化休闲区、健身活动区、国学小讲堂、道德文化墙、古井保护和规范停车六大功能区一应俱全。”唐平林说。

  小区升级改造后,如何有效管理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筹建业委会,把小区管理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赋予居民群众,依靠居民自治充分实现小区的长效和民主管理。”万轶说。

  如今,楼道整洁、车辆规范停放、义务巡逻工作都已有序开展。“白蜡井‘幸福院落’真平安,和谐美好笑声欢、党为人民造福祉,党的恩情万年长。”成金虎说,近日,在新年到来之前小区居民又编出了一首新诗。

  环境变了,居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邻里互助,互相交流,彼此更加熟悉。唐平林说,“现在小区居民是出门放心、上班安心、回到院落舒心,许多当年搬出去的老住户宁可给租住户赔偿也要搬回来。”

  “要逐步摸索一条能更好服务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又能取得实效的新渠道。”云岩区委群工委常务副书记章祖平说,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让群众来选择、让群众来检验、让群众来评价。

  业内专家认为,借助“新型社区·温馨家园”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全面提升改造老旧小区的硬件设施,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意见,逐渐引导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变政府“独角戏”为“大合唱”,改造完成还“权”于民,指导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白腊井小区升级改造和后续维护的“准物业”管理模式,可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管理的成功样本,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