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旬夫妇状告三子一女“不赡养” 数百村民旁听(图)

2015年01月07日 09:3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八旬夫妇状告三子一女“不赡养”数百村民旁听(图)
    8点还没到,菜市场边的村委会办公室前的空地上,陆续有数百名村民赶来听庭审。

  不差钱的义乌城中村

  昨天数百村民围观一桩赡养案

  八旬夫妇状告三子一女“不赡养”,案子的症结不在钱,而在兄弟不和

  法院认为案子在义乌很有典型性,把庭审现场搬到了村里,希望村民们得到启示

  义乌市江东街道下王村,这个距离国际商贸城只有约8分钟车程的城中村,昨天早上显得格外热闹。8点还没到,菜市场边的村委会办公室前的空地上,陆续有数百名村民赶来,这里即将开庭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80岁的骆奶奶和78岁的老伴,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履行赡养义务。

  几天前,义乌法院就贴出了公告,要在村里公开审理这起案子,欢迎村民们前来旁听。这事在村里传开了,来旁听的人不少,很多村民想知道结果。

  事情缘由:

  大儿子不让两老人住到自己家

  下王村与规划建设中的义乌国际文化中心区一路之隔,江对岸就是金融商务区。

  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给村民们带来了财富,五六年前,村里旧村改造后,大家都造起了新房子,很多人不做生意、不上班,在家里当房东一年也能赚到10来万元租金。

  几年前,骆奶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从父母处分到了宅基地,三儿子的宅基地则挂在父亲名下。

  在2007年时,对于如何赡养两个老人一事,一家人是有过协议的,两老人住大儿子和二儿子处,赡养费四个子女都要出,每人每年出4千元。

  之后几年,两老人主要住在二儿子家,去年上半年,两老人打算住到大儿子家,没想到吃了闭门羹,被大儿子拒之门外,于是,两老人将四个子女同时告上法庭。

  钱江晚报记者从义乌法院、下王村村干部等处了解到,骆奶奶的赡养纠纷由来已久,在村里也不是什么秘密,期间村委会、派出所、法院都曾先后出面,多次参与调解,都没有达成一致的赡养协议,这才有了这次公开审理。

  现场一位法院工作人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此前,针对一些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等实际原因,义乌法院有过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门口的案例。但在交通便利的市区,这还是第一次,“现场旁观的每一位村民,都是陪审员。”

  庭审经过:

  关键还是老人“住哪儿”

  早上9点30分,庭审正式开始。

  原告骆奶奶老两口和代理人丁律师一起坐在右侧,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与父母面对面,坐在左侧被告席上。

  律师宣读了起诉状,一是要求四个子女从2013年1月1日起每人每年支付两原告生活费4000元。

  二是希望三个儿子每人提供下王村楼房中二楼的二室一厅套房一套供骆奶奶夫妻使用。

  在丁律师宣读起诉状时,身边的骆奶奶不时插话。她说,可以抓阄,抓到哪个,就住哪个儿子家,她也不想搬来搬去。如果儿子不同意抓阄,那就三家轮流住,每个儿子一年,“另外两套房子的租金给我。”

  其实三个子女并没有不养两位老人的意思,他们也不缺钱,问题还是出在两老人“住哪儿”的问题上。

  法庭上,大儿子仍旧坚持不让老人住到自己家,但他表示,房子的租金他会出,“二楼一室一厅的租金,我都有交到过司法所里的。”

  为什么不让父母住进来,大儿子的理由是“他们太无赖”,背后的隐情,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有村民说,主要原因是长期积累的家庭矛盾,这种矛盾,在许多乡村普遍存在。

  不过,四个子女都表示,有能力提供住房和生活费,二儿子也欢迎老人仍旧住自己家里,但双方还是没有达成一致的赡养协议。

  庭外调解:

  仍旧没有结果

  早上10点30分,审判员征求双方意见后,宣布先休庭,再调解一次。

  之后,在法院工作人员主持下,一家人坐在村委办公室内再次进行庭外调解。

  骆奶奶坦言,自己和老伴有退休工资,两个人三个月就有一万多元。如果不生病吃药,这些钱足够他们正常的生活开支,因此这几年她也没伸手向儿女讨过赡养费,可是有儿子不让他们住,心里无法接受。

  一个小时过去了,调解没有结果。

  审判员说,三兄弟现在的经济条件确实不错,可是三兄弟间的关系并不和谐,才导致在父母住宿问题上相互推诿,造成现在的尴尬局面。

  审判员表示,一个星期内,这起赡养纠纷案就会有结果。

  “家庭纠纷主要还是调解为主,通过类似的公开审理,希望能让村民得到启示。”现场一位义乌法院工作人员说,这次庭审虽然没有出最终结果,却在村民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以后,我们会多多采用类似的方式。”义乌法院院长钱建军表示。

  通讯员 王宁 本报记者 龚望平 文/摄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