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技为农业“加速度” 浙江人大代表点赞现代农业

2015年01月25日 2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1月25日电 (赵晔娇臧涵王晓婕)浙江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桑基鱼塘生态养殖系统,现在又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效生态农业,这赢得了代表的点赞。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陶堰镇的种粮大户金银燕觉得,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他会越干越起劲:“我们要好好的利用科技,促进粮食的增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正在举行的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5年,浙江将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坚持农民主体,尊重经济规律,加大政策扶持,突出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拿着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研究员楼黎静告诉记者,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了“生态循环农业”这个概念,像是湖州的桑基鱼塘系统。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西部。现存有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形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了‘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最终形成了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楼黎静说。

  这种凝聚劳动人民智慧的生态养殖模式仍在继续沿用着。和早时候相比,现代农民更为幸运,他们从事现代农业,有了科技机械化的助力。

  浙江省人大代表金银燕是绍兴市陶堰镇的种粮大户,早年在该市柯桥区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2009年起转行从事粮食规模经营,目前在绍兴陶堰镇、柯岩街道等承包了3100多亩土地。

  短短几年的经营,金银燕已经成为了镇里有名的种粮大户。

  说起这几年的成绩,金银燕归功于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功劳。

  “2009年,我有260多亩地,我需要20几个人来劳作,有时候临时还要增加56人。现在3100多亩地,只需要30几个人。”金银燕提到了其中的奥妙,便是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人工成本,产值也是年年提高。

  金银燕还不满足现在的成绩。今年,他又有了新计划,便是将“机械化”的粮食生产方式转变为“设施化”的方式,从而推进粮食产业发展。

  “我现在已经了一个设施,到了年底左右就可以达到1个人管500至1000亩地的效果,只要按下开关,这台高科技的设施就可以动起来,更加节省人力。”金银燕说。

  金银燕觉得遇到了好时候,在浙江重视现代农业、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大氛围下,他会越干越起劲。

  “政府要加大扶持。”同样是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大户,浙江省人大代表、长兴县泗安镇苗木大户吴加平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如此的期待。

  吴加平建议,政府要大力扶持机器换人,对购农机苗农实行农机补助,减少成本投入。另外,在苗木主产区要建立成规模上档次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引导农民生产销售。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市场建设用地指标和农业实施用地应给与安排支持,从而摆脱苗农销售难的困境。

  “另外,我们还要引导苗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乔木要走精品化、色彩化,花卉要走家庭化。”吴加平说。

  记者注意到,与会的人大代表都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点赞,他们认为,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道,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