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富士康回应全总“点名批评”:请走到基层了解(图)

2015年02月06日 10: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富士康回应全总“点名批评”:请走到基层了解(图)

  全总点名批评富士康遭强势回应,网民支持谁?

  最牛电商平台与国内最高监管部门的“口水仗”刚握手言和,又一家知名企业公开叫板官方的批评。网民们当然少不了围观。到底是个别官员有权就任性,还是知名企业有钱就牛气?

  至于,富士康与全总这场“口水仗”最终将以什么形式落幕,这或许不是广大网民最关心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加班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劳动法》形同虚设,维权渠道不通畅等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如何破解。

  富士康回应全总“点名批评”:请走到基层了解

  2月2日,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法律工作部部长郭军就《劳动法》实施20周年情况进行回顾。

  在说明“超时加班问题相当严重”时,郭军对富士康等公司进行了点名批评。郭军表示,富士康等一些企业长期违法安排劳动者长时间加班,致使部分劳动者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过劳死或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苹果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经常被媒体报道与聚焦。尤其是2010年接连发生14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令该公司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年轻生命的逝去也令社会十分痛心与惋惜。

  面对全总的“点名批评”,富士康回应说:我们不完美,但请关注我们的进步,并提出了三条商榷意见:

  首先,我们承认,包括富士康在内的所有制造企业都面临如何处理员工加班问题的困扰。

  其次,众所周知,2010年富士康发生了个别员工的不幸事件。这是我们内心永远的伤痛。但将员工加班与“部分劳动者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过劳死或自杀现象”变成一种因果关系时,我们内心不仅有伤痛,还有惊讶。

  第三,作为拥有超过百万员工的制造企业,我们承认还远没有做到完美。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也请郭军先生在不断点名批评的同时,能够“走到基层”,了解企业和员工的心声,监督企业的不足,也不要忽视企业的成长和进步。

  员工称加班苦,老板说成本高

  一方面,员工希望能够通过加班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一直以来,这是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调查统计,53.9%的网民诉说自己的加班之苦,认为长期加班已是社会普遍现象。其中,名为“男人的布衣柜”网友说,在制衣厂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中午、傍晚只休息2小时,不知道《劳动法》在这个社会有什么用?

  一名在造船企业工作的网友也表示,他工作十几年,几乎每年工时都在4000小时以上,无论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如此。

  “喵呜还好吗”网友说,富士康加班起码有加班费,很多企业压根儿就是强迫义务加班。全总你咋不点名那些连加班费都不给的企业呢?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发现,有34.8%的网民表示加班补偿和报酬基本没有;22.7%的网民说底层人群不加班没法生活;20.1%的网民认为《劳动法》虚设,加班维权无通道。“反应问题常常石沉大海,想要维权比登天还难。”一名网友在微博说。

  对此,有21.2%的企业主则表示,国内每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在上涨,企业的经营成本、原材料价格都在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工人不加班企业难以生存,尤其是在生产旺季。

  网友称工会的作用是维权不是点名

  “工会的作用是维权,不是点名。”一名网友在表达对工会组织的意见时说。

  对此,人民网和《北京商报》的报道认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职责。一些地方工会组织为了配合当地政府吸引投资、留住企业、保住更多GDP,在劳动者权益受损时,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要么避重就轻,让权益受害的劳动者息事宁人。

  更让劳动者不能接受的是,少数地方工会组织站到资方一边,打压劳动者的正当合法要求。其结果,一方面使部分劳动者对工会的代表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加剧劳资冲突,引发群体性事件。

  “工会说‘不’是一种进步。”国内有关媒体报道认为,此次全总对富士康的超时加班等问题大声说“不”,就是提高工会地位、明确工会职责的信号。只有如此,工会调节劳动关系的作用才会更加显著,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姜颖说,这次全总公开谴责有非常大的意义,《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赋予工会有监督的权利,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次全总要制定、推行公开谴责制度,把法律赋予工会的监督权利落实下去。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面对新的产业形态,怎样发挥效力,维护好工人的权益,是一个新的战略问题。中青舆情监测室认为,除了要加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升工人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工人在与雇主商谈工资待遇过程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在协调工人与企业劳动关系上,中青舆情监测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组织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彻底改变劳动者维权成本高、劳动监管匮乏、对违法企业惩罚力度低等问题。

  (记者 李剑平)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