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水北调中的“秦巴明珠”:守住发展生态底线

2015年04月10日 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南水北调中的“秦巴明珠”:守住发展生态底线
    图为陕西安康石泉县的后柳古镇沿岸,此间素有汉江水码头之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记者 张一辰 摄
    图为陕西安康石泉县的后柳古镇沿岸,此间素有汉江水码头之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记者 张一辰 摄

  中新网陕西安康4月10日电 题:南水北调中的“秦巴明珠”:守住发展生态底线

  记者 张远

  “在南水北调时代,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百姓富、生态美。”陕西省安康市长徐启方接受“2015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采访团”采访时坦言道,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安康市地处陕西南部,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长340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1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总量66.4%。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的水源涵养区。

  然而安康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足,是全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在调水工程背后,是水源涵养地区为此而牺牲的经济利益,以及面临的“生态”与“发展”双重压力。

  徐启方介绍说,近年来安康环保“门槛”直线提高,累计关停“两高”企业300余家、直接减少产值近300亿元。自开工伊始,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就在“倒挂天河润京畿”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寻找着“共富”的平衡。

  事实上,这也是多年来陕西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为此伤神的“热点”。

  “保护不是不发展,而是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宜居的环境,发展绿色生产力。”徐启方认为,不注重保护环境、保护水源,再怎么发展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对此,徐启方表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上项目、上企业要求更严,促使安康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结构。二是大力建设环保排污设施、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统计,安康大力实施绿化造林、水土保持、汉江综合整治等工程。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33.6%提高到现在的6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年均水土流失量从1130万吨下降到340万吨。并投资18.6亿元建成21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日处理污水和垃圾能力分别达到16.2万吨、3600多吨。

  做好水源地水土保持工作,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这是历史赋予陕南人民的神圣历史使命。

  “十一五”以来,陕南3市28县(区)先后列入南水北调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区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质、实现一江清水供北京为目标,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工程建设。2013年出台的《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促进了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随着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逐步得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升为对水源区水质的最大威胁。陕南地区水稻、油菜的产量占到全省的70%以上,农药和化肥用量相当大,加之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损失氮、磷、钾,迫使农民增加化肥的投入以维持产量平衡。

  最新统计显示,水土保持工程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主体地位已彰显出来,有效拦截了地表径流和流失的表面土壤,变“三跑田”为“三保田”。目前陕南水源地每年拦截流失土壤5000多吨,控制面源污染物下泄率达40%。

  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对群众的威胁,也是从源头上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安康实施了大规模的避灾扶贫搬迁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将生活在中高山区和受灾害威胁的22万户88万人搬迁到川道地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