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见证半世纪运河改变:儿时依恋 老时寄托

2015年04月20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4月20日电 (记者 谢盼盼)春雨如丝柳如眉,浙江杭州拱宸桥伫立在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上,岁月悠悠,古桥记录运河千年历史,桥下,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倪阿荣凝视半世纪为伴的运河,“如果说年少是依恋,那现在更多是寄托。”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全长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其中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无疑又添桂冠。

  倪阿荣是杭州本地人,但他更愿意称自己为“运河人”,“跟运河为伴半辈子多了,养老也要在运河边,哪也不去。”

  对于运河最早的记忆,倪阿荣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自己约十余岁光景,那时候的他每天早晨都会顺着小道下到运河里游泳、捞虾、抓鱼。说到“捞”、“抓”,这两个词,倪阿荣特意强调,他说,“早上去运河边,用手一捞,就有几只虾,下雨天,鱼更是多得不得了,还能抓到这么大的鱼。”倪阿荣还用手比划了下有多大。

  尽管如此盛产的运河,在倪阿荣看来,也是有不堪的过去,其中“破败”成了60年代的关键词。“登上拱宸桥,满目是人力手划船,而河岸两侧,密密麻麻‘堆’着破落的木质结构民房,那时穷,连饭也吃不饱,捞点鱼虾尝鲜是对运河最好的依恋。”

  “物质匮乏,自然也谈不上精神享受。”倪阿荣说,运河里游泳是儿时趣事,再大一些,70年代后,运河广场的露天电影院开放了,1角钱一张票,“每晚放两场电影也买不到票,后来就整晚整晚地放。”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去,旧时看电影的地方已不再,在取而代之的是写有“津通南北”的牌坊,坊前一块巨大的山水浮雕。

  时光穿梭,倪阿荣游泳下去的水道也与岁月消失,如今运河两侧立起青砖铺如的水泥,点点青苔爬满墙面,墙上便是地面的建筑。然而或已拆迁,或已重修,运河边破落的房子,早已被现在江南范儿十足的白墙黑瓦而取代,高大树木立于桥旁,飘落的白花瓣覆在黑瓦上,显得十分静谧。

  一只水鸟碧空而下,猛一扎叼起一条鱼,急急飞走,身后是驰来的“铁巨轮”——运沙船,碧绿的湖水荡起白色水花。“以前的水可不是这样的。”倪阿荣说。

  上世纪80、90年代的运河成为工业聚集地,传统商铺应市而起,车水马龙,热闹非常。“这边是织布厂,那是织麻厂。”倪阿荣说,大量的污水涌入运河,河水又黑又臭。经过后期修理完善,运河换上“新颜”。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

  运河已经成为老杭州人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倪阿荣和他的同辈人,有事没事就来运河边走走看看,坐在老地方怀念数十年前运河时光,那些运河和杭州人的故事,或深或浅地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梧桐树下,倪阿荣数着自己半辈子与运河的缘,仰头而笑,“恐怕皇帝也没有我这般享受运河当下美景吧。”

  因还延续着千年的运输功能,运河还被称为“活着”的重要人类文化遗产,拱宸桥也依然游人如织。生于运河边,长于运河旁,对于文化遗产,倪阿荣有着自己的理解,“没有人气的文化遗产就没有意义,如今的运河正连着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京杭大运河在人气方面,也格外“争气”,自去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成为了载有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的“双遗”城市。

  今春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在今年的春节长假中,“双遗”的品牌效应明显。春节黄金周七天,杭州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35.02万人次,增长6.25%,西湖接待319.8万人次,运河杭州段共接待2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