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六盘水探索“资源变股权”助14.55万农民脱贫

2015年04月22日 15: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六盘水4月21日电 题:贵州六盘水探索“资源变股权”助14.55万农民脱贫

  记者杨光振胡颖

  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脉深处的六盘水市,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煤炭工业城市,喀斯特地貌又导致城乡在发展上的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近年,六盘水市从土地流转、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基础发,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六盘水市,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占据可用耕地面积47%,再加上农民观念落后、耕作传统,传统的玉米、水稻种植,每亩耕地仅为农民每年带来300至500元产值,导致农村大量贫困人口外出务工。

  六盘水市盘县普古乡舍烹村原来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穷村,自2012年起,当地在农民企业家陶正学的带领下,从成立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通过土地入股、流转倒包、合作入股、资金整合等形式,规模发展猕猴桃、蓝莓、刺梨等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把穷山村变成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

  “我把家里的5亩地全部入股,现在又在合作社里负责做刺梨的种植和维护,每个月拿2000元务工工资。合作社种植的水果已经开始挂果,马上就可以分红了。”村民王勇曾因家中贫困而远赴浙江打工,在得知家乡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用土地也可以入股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就第一时间回乡参股。

  2013年,记者曾来到舍烹村,那时的舍烹村还是一片工地,修路、搭建大棚以及种植果树苗等,一派繁忙景象。2015年4月份,记者再一次来到这里,种植的果树已经绿荫成片,开花结果,村中又成立了生态农业旅游公司,开始有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

  “虽然刚开始几年拿的钱不多,但是我相信在分红以后,会拿得越来越多,而且在家门口工作,与家人团聚的感觉很好。”王勇对未来充满希望。

  不足四年时间,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入股和资金整合等形式,带动周边8个村2327户7725人入股,把每亩耕地产值从过去300元提高到5万余元,2014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从上年的7760元提高到11260元。

  “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一部分稍富余的农民也可以拿出资金入股,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家门口务工获得报酬。”六盘水市盘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张毅认为,通过合作入股和资金整合方式,规模利用土地,规模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才能与市场有更好地对接,才能使同等面积下的土地产生更大收益。

  六盘水市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农村资源核查清理,引进市场主体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将农村资源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以股份制合作方式,保障农民既能获得股份分红,又能通过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

  2014年,六盘水市共有8万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人均增收1020元以上。通过“三变”改革,使1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5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55万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