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湖州十年绿色变迁 “绿富美”绘锦绣生态画卷

2015年04月30日 2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湖州十年绿色变迁“绿富美”绘锦绣生态画卷
安吉美丽乡村 夏鹏飞 摄

  中新网湖州4月30日电 题: 浙江湖州十年绿色变迁 “绿富美”绘锦绣生态画卷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几天,被青山翠竹环抱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余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笑容挂在每一位游客和村民的脸上。谁也不会想到,曾经的余村有多家石矿、水泥厂,粉尘乱飞。

  “2003年,浙江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安吉提出深化生态县建设,我们就开始想换个活法。”余村村村委会主任潘文革说。有了这个想法,村里关停了石矿、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这下子,村当年的集体收入从近300万元猛跌到20多万元。紧随而来的是,村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不理解,怎么把命根子给断了!

  怎么办?余村村班子认定了道路,硬着头皮集中精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誓要旧貌换新颜,把村子打造成“人间小天堂”。

  余村把命根子给断了!这一果断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余村的做法,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他说,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的增长,因为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发展。

  转眼10年过去了,余村的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质疑声没有了,骂声、怨言更听不到了,村里老老少少一致认为当初的路子真是走对了。

  余村是湖州市践行“两座山”论述的生动注脚,10年间,这个太湖边的城市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照进了现实,更让生态文明成为了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了标准的“绿富美”。

  “两座山”论述释放活力 百姓享生态红利

  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的余村,占地4.8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是一个典型的山村。

  家住余村矿区附近的村民俞小平清楚记得,当时矿区烟尘漫天,常年一片灰蒙蒙,许多村民都不敢开窗户。因为被厚厚的粉尘覆盖,缺少光照,竹林里的笋一年比一年长得小。

  哪怕村强民富,可是好环境却没有了。用绿山青山换回的金山银山,造成余村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

  是继续走一味索取资源的发展模式,还是另谋出路?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到来,让村里的思路清晰起来。“总书记当时问,你们没有了矿山,靠什么发展?我汇报了村里要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的想法,计划办旅游景区、开农家乐,吸引城里的游客。总书记肯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他说,一定不要再去想走老路,还是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当时的村支书鲍新民回忆着。

  就这样,这个小山村探索性地走上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路。但是对于和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来说,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思想转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没有了矿山,我们这么多人就业怎么办?”“离开了矿山,老百姓日子怎么过?”“不运矿石,不运水泥,我的拖拉机就是一堆废铁!”……百姓们的怨言是一浪高过一浪。

  “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利于余村的发展。有想法也得关。”鲍新民态度很是坚决。

  矿山关了,山慢慢又泛出翠绿色;水泥厂关了,溪水渐渐恢复了清澈。村里环境渐渐好了,村民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

  2005年,村里带着280多名村民外出考察农家乐。矿山的拖拉机手潘春林就是第一批去考察农家乐的村民之一,那次考察让他感触颇深:“人家也是靠山吃山,但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潘春林拿出全部家当,办起了春林山庄。10年间,春林山庄已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农家乐。

  “以前卖石头,现在卖风景。”潘春林笑逐颜开,头脑灵光的老潘还在几年前成立了旅游公司,游客只要入住山庄,他就提供往返接送,景区游玩一条龙服务。

  像老潘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村民胡加兴靠着村里越来越清澈的河流,办起了荷花山漂流,夏季游人如织;村民俞金宝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游客,便结束在外闯荡的日子,回家办起了生态种植采摘园……

  2014年,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677元,村级持有集体资产2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万元。

  看着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余村村村委会主任潘文革别有感触:“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留下了最美好、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会继续成为‘两座山’的实践者。”

  见贤思齐,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等昔日小山村还把全村打造成一个景区。走进高家堂村,只见两边群山起伏,极目远眺,万亩竹海尽收眼底;青山绿水怀抱之中,一幢幢别墅错落有致,家家门前停有汽车,无不彰显着这里的富庶。

  “借助美丽乡村而兴起的‘美丽经济’正转化为村民的收入。”村支书周文鑫告诉记者,2014年,高家堂村旅游门票收入达280万元,并成为农业部当年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模式中的“生态保护型”样本。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又改变了人。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说,我们牢记绿水青山要惠及百姓。现在,对于安吉老百姓来说,践行生态文明已经变为自觉行为。

  “过去十年,我们已经初步找到了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子。未来十年,我们要打造‘赤金足银’的新标杆。”单锦炎立下了誓言。

  的确,湖州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已然成为了决策者、建设者手中的画笔。有数据显示,湖州市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4元,比浙江全省19400元的水平还高出3004元。

  一幅幅“经济强、百姓富”与“生态优、环境好”相统一的画卷应运而生。

  美丽湖州揭开面纱 打造清丽宜居环境

  百姓的口袋因“绿”而富,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样因“绿”而美。生态文明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年间,为了给百姓打造一个清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湖州顺应老百姓从“求温饱”到“盼环保”的愿望需求,把着力点放在让天更蓝、水更净、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生态绿城、优化清丽宜居的人居环境,使湖州真正成为诗画江南的典范。

  水乡,治水是湖州的首要任务。

  “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湖州南浔。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竹径,水晶晶的少女,水晶晶的老者……”湖州市主要领导说,我们要重视“水晶晶”的湖州,坚持不懈的治水。

  湖州之水,首在太湖。

  2006年8月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太湖保护开发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

  这是习近平2005年在余村首次提出“两座山”科学论述后,再一次应用这一科学论断对湖州生态建设的指导。

  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葛伟说,多年来他们秉承“两座山”科学论述,在太湖保护和开发的工作中迸发出了更大的生态自觉,最终换来了今天的一湖碧波。

  如今,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喜欢趁着闲暇到太湖边走走逛逛,看着月亮酒店夜晚灯光秀、吹吹太湖清风,倍感惬意放松。

  治水之余,湖州也重拳治气。

  据介绍,湖州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大气污染排放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快推进煤电、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实施清洁交通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快工地和道路扬尘控制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工地创建。继续施行“减点控量”控制矿山开采,加快废弃矿山治理。

  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冷谷向平原乡村、城市伸展,大地浓绿一片……放眼如今的湖州,满目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湖州市主要领导告诉记者:“跟老百姓打交道,我们深切的认识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基、民心所向。”

  经济结构一升一降 破立之间寻绿色发展

  在“两座山”科学论述的引领下,这十年间,湖州经济结构同样发生着“绿色”的变化。

  湖州市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十年间,该市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对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四小”行业进行整治,累计关停高耗能企业400多家。

  传统产业破立之间,为湖州开辟出了经济的绿色驱动力。

  以长兴县为例,该县因蓄电池产业发达而被称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

  曾几何时,这里一度陷入了污染之殇。由于粗放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污水、铅雾等,在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中,长兴蓄电池行业名列其中。

  痛定思痛,从2005年开始,长兴县开展了3次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由225家减少到16家,但产值增长14倍、税收增长6倍,并涌现了天能、超威两家销售超5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做工业企业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所有产业自身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要从事绿色生产。”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带着记者走访了该集团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基地,记者目睹了一块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绿色出路。

  采用全球最先进全自动机械破碎、水力分选工艺和纯氧低温转炉连续熔炼再生技术,每年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得到了“重生”。

  在这个过程中,污水可以实现完全达到零排放,回收率可以达到99%。从废料中直接回收再生铅,不需要像原生铅那样采矿、选矿,再生铅的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了38%,能耗仅为原生铅消耗的25.1%,每生产一吨再生铅可节约1360公斤标煤,减少固体废物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

  “绿色重生”的回报也是惊人的。

  在这个全国最大的循环经济生产基地,从全国2万多个营销网点回收回来的15万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出来4.55万吨,铅基合金5.45万吨,塑料1.25万吨,硫酸钠1.89万吨。

  “2014年,长兴县GDP达到438.72亿元,是2005年的3.2倍,10年间年均增长11.8%。2014年,财政总收入70.2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16.7%。以整治促经济转型,以整治促环境改善,以整治促生态自觉。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有长兴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长兴县委书记吕志良说。

  据了解,湖州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已驰上正轨,传统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占比由2006年的26.9%下降到去年的19.3%,八大高能耗行业占比由2006年前的26.9%下降到去年的42.5%。

  另一方面,湖州加快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金属材料、现代纺织、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则达到了25.4%。

  这一升一降之间,印证的正是湖州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不仅仅是工业,在湖州,绿色农业也凭一个“绿”字独领风骚,成为了产业化的一道风景。

  在“两座山”理论的首提地安吉,有着万亩竹林,以竹产业为代表的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安吉竹产业在2014年的总产值达到180亿元。

  目前安吉竹业从业人员约4.5万人,竹产业为农民平均增收7000多元,约占农民收入的60%。该县现有竹产品及配套企业245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就达到11家。竹地板产量已占全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

  在湖州采访,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湖州市主要领导作了如此形象的概括。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湖州走了10年,期间更是摘下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称号。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015年军民迎新春茶话会湖州市与会代表时,作出了“照这条路走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既是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饱含了对湖州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和极大鞭策。湖州市将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方略。

  眼下,“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生态画卷已绘成锦绣,湖州这位“绿富美”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让人神往。(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