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以绿色拥抱“海丝”的闽西“百姓古村”

2015年05月17日 15: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以绿色拥抱“海丝”的闽西“百姓古村”
从天台山顶峰俯览香寮村全景 彭大伟 摄
香寮村“七姓宗祠”有着罕见的七个不同宗族供奉同一块牌位 彭大伟 摄

  中新网龙岩5月18日电 (记者 彭大伟)仅1700多人口的小村落,为何聚集了近百个不同姓氏,甚至有“保罗”这样的洋名?距离大海数百公里的闽西山区农村,又如何畅通地对接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近日,记者随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的采访团来到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寻访上述问题的答案。

  “七姓宗祠”与移民古村

  乘车从漳平市区出发,一路九曲十八弯,来到绿山环抱中的一小块富饶盆地,这就是香寮村。

  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大城市人关注的这些指标在这里不再重要,因为整座村子几乎全部覆盖着葱郁的树林,随时呼吸到的都是清澈而散发绿植芬芳的空气。

  香寮村地处漳平市西北部,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7亩,山地面积57594亩。

  登上全村最高的天台山顶峰,眺望远方的村落,同行的记者感慨,颇有几分瑞士阿尔卑斯山小镇的风采。

  村里一座苍翠郁郁的山头,立着一座“集贤堂”。这里能见到一块牌位,上面刻有当地华、罗、杜、沈、戴、黄、温等七个不同姓氏家族的先祖。

  “其他村很多都是有几个‘大姓’,我们这里没有‘一姓独大’。”72岁的香寮村小学老校长吴明土告诉记者,香寮村“百姓聚集”,乃是因为过去人们躲避战乱,寻觅至此,与世隔绝、物产丰饶,大有“世外桃源”之感,于是纷纷携家眷至亲来此定居,逐步形成今天的格局。

  走进香寮村的百姓村民俗文化展览馆,记者了解到,香寮村的移民史可追溯到唐朝初年。被闽南人奉为先祖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唐朝初年率河南固始籍官兵开发闽南,其中曹、梁、傅、谢几姓中原将士便来到香寮扎下根来,繁衍生息,成了今天的香寮人。后历宋、元、明、清几朝,迁入迁出的人口如蚂蚁牵线;从附近的客家地区迁来的人亦不在少数。

  在馆内展示的“百姓墙”上,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姓氏是“保罗”。

  据介绍,这是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非洲小伙子,前些年娶了一位香寮村的姑娘,便“入赘”这里。

  鸡犬相闻,夜不闭户,今天的香寮村便是这样,古风犹存,又开放包容。

  “这里的鳗鱼全部出口国外”

  走进三华养鳗场的封闭式池塘,仿佛置身室内温泉,水温恒定在27摄氏度左右,每个小池内均有一台形如水车的设备不断翻腾为鱼儿补氧。

  “我们这里的鳗鱼全部用于出口日本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管理这里的福清人周述炎告诉记者,鳗鱼养殖对水质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而出口日本更是面临800余种药物等残留物检验检疫。

  在考察了很多地方之后,他终于在香寮村找到理想的养殖水源,“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养殖鳗鱼。”

  目前,这个养鳗场一年出产200余吨鳗鱼,制作成烤鳗鱼片后全部用于出口,加工后的售价约为每公斤400元人民币。

  这些烤鳗鱼片通过高速公路,5个小时车程便到达福建福清,再装箱出海,通往“一带一路”国家。

  香寮村的故事是龙岩乃至整个福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的缩影。根据福建商务厅数据,福建省一季度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1.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占同期福建省进出口总额的25.88%。

  “我们马上要申报漳平的无公害养殖单位。”周述炎表示,下一步将考虑在此发展其他水产的养殖,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观光农业。

  周述炎希望,未来这里的交通可以更加便捷,如果高速路、高铁可以通到香寮村附近,不但运输鳗鱼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且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享受此地美景与美食。(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