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湘江新区七年磨剑:“两型核心”嬗变“中部第一新区”

2015年05月26日 0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长沙5月26日电(记者 白祖偕 傅煜)24日,随着中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这一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等之后的中国第12个“国家队”新区,开始全面启动建设。

  此前,在广袤的中部大地上,国家级新区的长期“缺位”一直引发外界猜想和关注。七年磨一剑,从诞生之初的“两型社会”核心区嬗变为今天的“中部第一新区”,湘江新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晋升国家战略的湘江新区究竟“新”在哪里,又将如何顺势而上?

  “中部第一新区”缘何花落湘江西岸?

  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湘江新区,前身是成立于2008年6月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核心区域490平方公里。这片地域,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

  2014年6月,作为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大河西先导区更名为湘江新区(筹),并开启申报国家级新区的新征程。当年10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湘江新区发展水平。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文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5月4日,湘江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获批。

  从申报到最终获批,不足一年时间,湘江新区跻身“国家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从湖南的积极争取到国家的全力支持,双方各有考量。据了解,《总体方案》提出了设立湘江新区的四大战略意义:即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培育沿江开发开放新支点、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新经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深远的影响值得关注。”长沙市发改委主任张智勇认为,在国家层面,此前中国中部尚无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等布点,而湘江新区正好位于国家东、中、西部交汇处和长江上、中、下游联接处,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利于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优势,一方面推动改革开放布局由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由沿海向沿江地区梯度转移;一方面加快搭建承载平台,促进产业、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和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对湖南、长沙而言,新区获批的意义不言而喻。张智勇表示,相较发达地区,湖南不仅缺少强有力的核心增长动力引擎,而且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偏低,布局建设湘江新区,将有助于弥补该省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空缺。随着新区的授牌,这也意味着继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在长沙进入实施阶段,由此带来新的政策、开放和体制机制等优势,将助推长沙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湘江新区优势在哪?

  近年来,特别是自2008年实践“两型”综改以来,湘江西岸掀起一轮改革建设高潮,长沙又一“中心之城”的纸上蓝图正步步变为现实。

  作为“两型”建设“试验田”,七年来,湘江新区经济实力全面提升,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70亿元,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两型”综改平台,这里率先实行了生态环境资源补偿、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等七大政策,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生态环境补偿、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激励四大机制,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型,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100%。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人类社会继农业、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湘江新区七年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新选择”的生动实践。定位为总部经济区的洋湖片区寸土寸金,湘江新区却在此投资55亿元建造了中部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创建了洋湖再生水厂,在中国首次采用“MSBR+人工湿地”治污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曾经烟尘飞舞、污水横流的坪塘老工业基地,产业退出和污染治理成为全国样板;重点片区梅溪湖国际新城获批中国首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生态型新区,是湘江新区有别于其它国家级新区的一大特色。”在张智勇看来,新区范围内,生态用地与建设、农业用地各占三分之一,其规模面积之大,占比之高,在各大新区中位居前列。

  论优势,湘江新区的创新资源丰富度、密集度和先进度同样靠前。这里拥有40余名两院院士、30多所大中专院校,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多家部(省)属科研机构,是名副其实的智力密集型新区;这里在体制机制环境、发展活力和动力方面优势明显,七年的“两型”实践已积累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行政审批等改革的丰富经验,并取得初步成效;这里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是国家城镇化“两横三纵”战略格局中长江横轴和京广纵轴的结合点,京广、沪昆高铁和规划建设中的渝长厦高铁在周边交汇,中国南部高铁枢纽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正是近年长沙城市格局变化的生动写照。在湘江新区授牌大会上,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欣慰地表示,经过七年的两型探索、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长沙湘江西岸这片昔日的沉寂、荒凉之地,已逐渐蜕变为可与湘江东岸“比翼齐飞”的发展热土。

  国家级新区如何发展?

  晋升国家战略的湘江新区蓝图宏伟、使命重大。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即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总体格局为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319国道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和自主创新引领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总部经济集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等“两走廊、五基地”。

  肩挑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培育文化产业高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重担,湘江新区将继续高擎改革大旗,未来三年,行政管理、国土管理、多规合一、产城融合、投融资、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示范等十大方面的改革创新将依次铺开。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推动产城融合的“发动机”。记者连日走访湘江新区,所到之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仅今年,湘江新区就铺排了147个重点项目,年度预计总投资270亿元。

  走进远大住工二期麓谷工厂,只见以往只产自工地现场的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在被“搬上”流水线生产。同样是做建筑,这里没有尘土飞扬、垃圾成堆的景象,其工厂集约化生产方式更是把对材料的浪费降到最低,整个生产过程十分低碳环保。作为中国第一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住宅工业龙头企业,坐落于湘江新区的远大住工瞄准现代绿色住宅谋划转型升级,投入10亿元打造的二期项目已进入安装调试设备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完全达产后,每年可生产500万平方米的工业化绿色建筑,为国内快速增长的工业化建筑市场需求提供有力的产能保证。”远大住工总裁唐芬对记者表示。

  已启动前期工作的梅溪湖国际医疗健康城项目,将建设以“国际一流水准高端专科医院集群”为核心,集医学研发、健康管理、康复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建设中的世界级特大创新型综合旅游产业项目湘江欢乐城,将成为超过广州长隆和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全国性旅游产业巨擘,改变中南地区的旅游文化格局……从用高端化产业项目助推转型创新发展,到打造产业巨擎力促产城融合,无不昭示着湘江新区崭新而强势的发展后劲。

  记者获悉,未来三年,20大重点项目将在湘江新区陆续开竣工,其中投资1021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将加速推进产城融合;投资212亿元的项目将让民生改善再升级,新区公共服务更健全。

  机遇面前,湖南决策层也清楚的认识到,任何大干快上、“穿新鞋走老路”只会扰乱和阻碍新区发展。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强调,湘江新区核心在一个“新”字,要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推进、探索新的改革经验;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凝聚形成加快新区改革、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打造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力争到2025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上全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可以预见,湘江新区致力打造成为带动湖南省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和“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的目标将不再遥远,实现经济腾飞也将指日可待。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