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深山沟村淘店借土特产网上淘“乡愁”(图)

2015年07月21日 2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深山沟村淘店借土特产网上淘“乡愁”(图)
    7月21日,甘肃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淘店以销售土特产为主,试营业仅一个月受到外地镇原籍老乡关注,当地电商创业培训基地老师正在教授网上营销技巧。 吴树权 摄

  中新网甘肃镇原7月21日电 (侯志雄吴树权)一个普通的油饼在许多人看来平淡无奇,而在甘肃镇原县郭原乡的王沟圈村的村淘店中销售却异常火爆。店主张银东说,“他卖的是一份异乡人的乡愁,对家乡的思念和家人的记忆。

  “亲,我现在上海打工,前两天几位甘肃镇原老乡聚会时说起了老家经常吃的油饼,很怀念家乡的味道,你的店铺出售是镇原油饼吗,什么时候可以发货?”21日,一位在上海的镇原籍网友通过村淘店咨询。

  “亲,镇原本地产质量保证,还记得家乡的胡麻油香味吗,您现在拍下,晚上就发货。”张银生熟练的用“淘宝体”回答,没多久对方即下单购买。“这是今天第三笔交易了。”张银生笑着说。

  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地处大山深处,正是基于当地农的纯朴,张银东的村淘店主要以出售镇原的土特产、五谷杂粮和时令水果,购买的对象主要是身在异乡的镇原人。

  谈起开村淘店的想法时,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外打工在这些年,最深刻的体会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生出一种特别的思乡之情,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同,让他们这些异乡人更想吃一口家乡的小吃,但是这样的愿望很难实现。

  亲身经历了在异乡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张银东在网上不断搜寻家乡味的小吃,结果让他很失望。今年4月份,从北京回家准备结婚的张银东了解甘肃庆阳市在大力扶持电商发展,随即他萌发了开网店创业的想法,参加了镇原县共青团电商创业培训基地的培训,系统的学习了网店注册、上货、营销技巧,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张银东的村淘小店正式开张。

  为了保证出售的油饼味道,张银东联系了用传统手工方法及证照齐全的食品店,并要求生产油饼所用的食用油必须是当地纯正的胡麻油,还要有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然后用真空包装快递给客户。

  试营业的一个月时间,张银东每天销售的油饼有300个,月底的时候营业额达到5000余元,净赚2000多元,这与他外出打工每月赚的钱相当。“帮身在异乡的家乡人缓解“乡愁”,实现自己的开网店的愿望。”张银东的脸上透出自信地笑容。

  7月初,镇原当地的杏成熟了,许多人在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家的杏子,引发外地的镇原人留言,“好多年没有吃到家乡的杏子。”张银东敏锐地发现商机,尝试在村淘店上销售镇原杏,“没想到特别受欢迎,每天都能有几十斤杏子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采访期间,由于家中有事张银东匆匆赶回。村淘店让妻子段玲伟照看,由于不熟悉业务段玲伟看着电脑上那一闪一闪的消息不知所措,只好求助镇原县共青团电商创业培训基地的老师。

  段玲伟说,张银东每天和她聊的最多的就是村淘店,还有在外打工时对家乡小吃的那种思念之情。村淘店试营业的这一个月时间,不但实现了丈夫的愿望还实现了盈利。她也在朋友圈试着发过消息,在外地同学看到后纷纷联系她购买家乡的特产。看着家乡的特产这么受欢迎,她也准备认真学习操作技巧和丈夫一起经营好自己的王沟圈村淘店。(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