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新昌点“绿”成金 “旅游+”打造富民综合体

2015年08月11日 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新昌点“绿”成金“旅游+”打造富民综合体
茶农采茶 吴委江 摄
新昌山水 戎蓓蕾 摄

  中新网新昌8月11日电 题:浙江新昌点“绿”成金 “旅游+”打造富民综合体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离浙江新昌县城42公里的外婆坑村,如同一个隐居的世外桃源。这里,家家户户都是古朴的石房子,青砖灰瓦上点缀着一盏红灯笼,远远望去,和青山相映成辉。

  郝佳佳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指点江山”。她投资了100多万,准备在浙江省新昌县外婆坑村打造一个“五星级”民宿。“现在,来外婆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这里建造一个特色民宿,肯定受欢迎。”郝佳佳的这番话并没错。目前外婆坑已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包括美国、英国等地游客,营业收入达300多万。

  谁曾想到,这曾是浙江省倒数第一的最穷村。

  靠什么留住了游客?该村村支书林金仁总结为“生态”二字。多年来,该村一直将“保护生态”放在首位,直到2005年8月15日,时任该省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时,林金仁才意识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做对了。

  现在的外婆坑,不仅摆脱了“最穷村”的称号,人均年收入也从过去的96元到4万元以上。外婆坑只是新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创新地打造出了“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的富民综合体,可谓是点“绿”成金。

  一抹茶香改变“贫穷史” 绿水青山孕育支柱产业

  “两个新昌农民,一个会赚茶银”,这是当地人形象的说法。

  可回到上世纪70年代,该县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山区,县里许多村镇都是有名的“贫困山村”,比如回山镇。

  该如何脱贫?按村民的说法:“除非种金子!”

  随后,回山镇政府不断思索,将坡地的玉米地变为大面积种植“金子”——茶叶,到了1988年,该镇雅里村一年总收入就达到了22万元,该镇还获得了“绍兴市名茶第一镇”的美誉。

  “这一抹茶,改变了回山镇的命运。”新昌县农业局副局长章俊,曾任回山镇镇长,他对此颇有感触,他还告诉记者,该镇坚定了茶叶致富的理念,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也吸引胡庆余堂连续来考察七次,就是希望能找到好的中药材基地。

  的确,茶叶让新昌经济步入“快车道”,从“省级次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以前,新昌很穷。穷到一条裤子一家人穿,谁出去了就穿上。可以说,新昌不少农民是通过茶叶脱贫的。”位于新昌的中国茶市总经理陈霞是新昌茶叶一路成长的见证人之一,她说,中国茶市是在原浙东名茶市场基础上迁建而成的,随着新昌茶叶规模、品质地稳步提升,现在的中国茶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龙井茶交易市场,总用地面积230亩、拥有800多个交易摊位。到了茶叶交易的旺季,每天天还没亮,新昌以及周边的茶农就涌进中国茶市,与来自全国的茶叶商交易。

  陈霞说,以“大佛龙井”为代表的新昌茶叶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悉心培育。多年来,新昌坚持农业特色化不动摇,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注重政策扶持、品牌提升以及平台建设。

  2003年,该县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起每年800万元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内容从原来单一的良种茶园发展到良种繁育、绿色农产品认证、双十佳贩销大户评选等多个层面,并通过示范基地、品牌战略、大型展销、地方标准、市场网络等一系列工业化的做法,把茶业引上了以名茶为主、效益为先、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道路。

  看一则该县2014年茶产业“成绩单”:2014年茶叶总产量4620吨,同比增加130吨,增长率2.9%;茶叶总产值7.72亿元,同比增加9400万元,增长率13.9%。

  “我们不追求茶园面积,我们追求亩产效益。”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现在的新昌,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该县43.5万人中有18万人吃着“茶”这碗饭。

  “新昌农业因茶而强,新昌农村因茶而美,新昌农民因茶而富。”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如此总结。

  科技创新成“金钥匙” 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一抹茶香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好了,也让新昌历任执政者的“绿色”思路更加清晰明朗。

  “对于新昌来说,要突出生态建设打硬仗。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楼建明表示。这一场生态建设硬仗,新昌足足打了10年。

  十年前,有这样一句话——“新昌到,臭味闻”。

  对于这一点,从小生活在新昌的市民王立强深有感触:“以前新昌江的水质很差,臭味特别重,我们经常开玩笑称它为‘毒河’。”

  2005年7月4日,由于化工产业无序扩张,径流量原本就很小的新昌江大面积污染,终酿环境群体性事件。新昌人说起这次事件仍是心有余悸:当时水污染太严重,交界断面水质是劣五类。

  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新昌的出路只有科技创新。通过腾笼换鸟,问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寻绿色发展。二、三年间,新昌财政投入近10亿元治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新昌的医药化工产品依靠科技的力量“嬗变”为以高端制剂、医疗器械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医药行业占全县工业比重从60%下降为20%,但产业竞争力、附加值大幅度提升。

  这其中,科技创新功不可没。新昌县科技局副局长陈远觉得,虽然只是一个山区的小小县城,但是43.5万人口中有5万多是科技工作者,大家心中有着一个明晰的理念: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小县构筑大科技。

  十年磨一剑,现在的新昌“绿意盎然”。

  走进新昌上市公司——万丰产业园的大门,两排整齐的法国梧桐,绿油油的大草坪,如果不说,你仿佛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公园。这得益于万丰奥特控股集团“绿色万丰”理念。对于绿色,集团董事长陈爱莲还有更长远的构想:“以后,我们将在工厂屋顶装置太阳能,实现节能目标;在工厂地面,天然气供应,实现绿色环保;在排水口,实现放水养鱼,真正成为全省智能化工厂样板。”

  企业的自觉加之政府的努力,新昌获得了一个个“工业冠军”。据陈远介绍,新昌摩托车汽车轮毂产量居全球第一,空调四通换向阀产量占全球第一等。此外,该县还拥有7家上市企业,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2+X”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我们要突出创新驱动抓转型。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之城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抓科技创新。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确保主要科技指标继续领先全省,打造工业4.0版。”楼建明表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要突出自主创新,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以及政府服务创新。

  2014年,新昌成为该省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体制改革样板。

  “要把改革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力度要再加大,加力加速推进改革事项,不断提升执行力,坚持部门、企业联动推进,增强改革实效。”新昌县委副书记、县长邵全卯说。

  这是对新昌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的一种肯定。通过科技创新,该县的生态逐渐变绿了。既有生态、又有经济,新昌的做法被媒体概括为“新昌模式”。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岸上的变化,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在水中。近日,浙江省环保厅下达2014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情况通报,新昌县的新昌江、黄泽江、澄潭江交接断面水质连续六年获得省政府考核优秀,成为该省唯一获得“六连优”的县(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达到100%。

  “我已经十多年没去新昌江游泳了。现在新昌江水确实好了,没有任何味道,现在我天天都要来游泳。”新昌市民苏育富留意到江水不一样了。

  现在的新昌江,一到傍晚,江边的彩灯亮了起来,下班归来的人将江边小路当成了锻炼场地,吹着风,哼着小曲,别提多惬意。

  小县城唱响“旅游+” 一二三产业串珠成链

  眼下,新昌县的经济变“红”了,生态变“绿”了。绿水青山,更将第一、二产串成了第三产业——旅游业,这也是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挂在口边、干在实处的“旅游+”。

  “现在正在提互联网+的概念,新昌希望可以打造一个旅游+。”在柴理明的想法中,旅游可以和农业结合,打造农家乐,也可以和工业结合,搞工业游等,而新昌正逐渐将旅游串成一条绿色的致富线。

  该县镜岭镇就是一只“旅游+农业”的领头雁。该镇是中国特色镇旅游新干线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镇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穿岩十九峰、国家硅化木地质公园、千丈幽谷等众多景点,被称作“江南小桂林”。

  该镇的雅庄村,这一只有27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开出了14家民宿,是目前该县拥有民宿最多的一个村。这几年来,雅庄村民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以前我们家开的是小饭馆,生意一直很平淡。前年改造成农家乐民宿,有了13个房间30张床位,每到双休和节假日,住宿都要提前一两个月预定。”该村村民王美丽说。

  新昌县农办副主任梁春源告诉记者,经营农家乐,搞民宿,给村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收入增加,2014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100元。

  趁势而上,今年1月,新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立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双心驱动、四轴延展、一环贯通、五区联动”的整体发展格局。

  该县将用三年时间,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00个以上,实现年旅游接待量2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3亿元。“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富民’战略。”楼建明指出。

  不仅如此,由于工业基础雄厚,新昌还拿出了“旅游+工业”的拿手好戏。

  该县达利丝绸产业园是浙江省第一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走进达利,可以看到千年桑树园、桑蚕文化石刻、桑产科普教育基地、丝绸文化生态园等,除了接待国内游客外,达利还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来,就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官们近日也被吸引了过来。

  旅游+农业、旅游+工业,让新昌的经济链条更加完整,一、二、三产业串珠成链,成为了高度融合的富民综合体。

  未来的蓝图已经绘就,到2017年,新昌要实现旅游业“1345”发展目标。“1”是指构筑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3”指抓好大佛寺、十里潜溪、十九峰景区等三大创建,“4”指实现四个翻番,确保年主要景区门票游客、年旅游总收入等四个翻一番,“5”是指重点推进特色文化游、工业体验游、生态养生游、森林观光游、运动休闲游。

  在新昌,绿色优势正在逐步化为“金山银山”,最终普惠民生。这也正如绍兴市委书记陈金彪来调研时对新昌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们守着的就是一个‘聚宝盆’,一座‘宝山’。”(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