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乌鲁木齐:亚洲腹地的绿色园林梦

2015年09月16日 1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16日电 题:乌鲁木齐:亚洲腹地的绿色园林梦

  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在乌鲁木齐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乌鲁木齐市政协副主席、市林业局(市园林管理局)局长翟勤盈近日向中新社记者直言。

  乌鲁木齐是以荒漠为背景的一座特大绿洲城市。城区三面环山,山上土层瘠薄、底石坚硬,直至上世纪中期仍是光山秃岭;全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不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资源性缺水是这里的先天缺陷;年均降水量298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015毫米,干旱少雨,且冬季长达5个多月,生态承载脆弱,环境条件恶劣。

  但令人欣慰的是,你若乘坐飞机从空中俯瞰乌鲁木齐,可以透过舷窗,看见城市的局部轮廓:东、南边是葱茏的天山余脉,城市从南向北狭长地扩展,北边是广阔的农田,绿茵相间的城区,城市中心与中国其它多数大城市无异,都是密集的高楼和四通八达的路网,除了大面积的绿色山丘,还能依稀可见老城区那一片片绿地点缀其间。贯穿城市南北的河滩快速路,两旁浓密的树林、平整的草坪、整饬的灌木丛,开满鲜花的花坛不时映入眼帘。

  2014年1月,乌鲁木齐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如今,乌鲁木齐绿地率已达35.35%,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5年前的8.49平方米提高到10.66平方米,市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小气候的改变:雨水增多,空气湿润,一年四季中春天和秋天也长些了……

  乌鲁木齐大规模园林绿化工程始于1956年,以绿化红山为标志。从1958年起,全市各族民众上山植树造林,在遍地石头的山上凿出洞来,再用土筐抬土,树苗种下后还得用脸盆、水桶把水运上山。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累计移栽树木7万多株,硬是把赤裸裸的荒山变成绿意盎然的公园。

  “在乌鲁木齐种树,就像是在沙砾石地上‘跳舞’。”翟勤盈主抓园林绿化工作已经7年,深知植树造林以及后期养护工作的不容易。“许多地方要种树,必须先在砾石上覆三五十厘米的土层,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覆土一米才能种树。”

  在乌鲁木齐东北部,有一处名叫“东戈壁”的地方,10年前还是一片荒滩,如今已建成一座公园式的园区,园内绿树成荫、花儿静放,200多家入驻企业点缀其间,即便是炎热的夏季,走在路上也有浓荫遮挡,无需担心阳光暴晒。

  东戈壁和红山的绿化,只是乌鲁木齐这座距离海洋最远城市绿化的缩影。近年来,乌鲁木齐加大了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先后实施了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绿化美化工程、吐乌大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工程、河滩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红山、雅玛里克山、红光山、鲤鱼山、水塔山、水上乐园“五山一园”景观改造工程、十七个湿地保护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城市绿化美化工程。

  与乌鲁木齐老城区“见缝插绿”不同,该市北部新区的建设要求“绿化先行”。据翟勤盈介绍,新区道路绿化必须保证主干道两侧各50米、次干道两侧各30米作为绿化带,做到“绿随路建、有路皆绿、一路一景”,行驶的汽车仿佛置身于林区之中。(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