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荒漠护林员20年的绿洲守护路

2015年09月23日 0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23日电 题:荒漠护林员20年的绿洲守护路

  作者 戚亚平 张丽红

  在与茫茫沙漠相隔的一条林带里,树木成行,绿树成荫,马晓华正在一棵挨着一棵地给防风阻沙基干林浇水,这位当年的帅小伙如今已人到中年,皮肤黝黑。

  日复一日,马晓华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新种下的树木浇水养护,不让其因干旱而死,并保护天然公益林荒漠植被不遭破坏。像这样外人感到枯燥的工作,马晓华已经坚持了20年。

  马晓华管护着380亩防风阻沙基干林和一万多亩的天然公益林。1995年,从部队复员回家的马晓华子承父业,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林业工作站近50名护林员中的一员。从此,这名纯朴的回族汉子便开始与无情的风沙和干旱展开了“搏斗”。

  中国面积最大省区新疆,拥有160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就达43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近25%,占中国沙漠面积的近60%。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洲不被沙漠侵袭和破坏显得尤为重要。

  马晓华所在的150团地处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东西北三面环沙,素有“沙海半岛”之称。建团50多年来,该团牢固树立生态立团理念,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现已在沙漠腹地中构筑起了以林为主,林灌结合的四级生态防护“绿色屏障”,防护林总面积达到34.5万亩以上,几十年间向沙漠挺进了60多公里,上演“人进沙退”奇迹。这其中,马晓华等护林员功不可没。

  为表彰其在新疆绿洲守护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年9月3日,马晓华等六位新疆劳动模范受邀在北京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观礼。

  “刚参加工作时,一到开春,狂风、沙尘暴肆虐,一年好多次。遇到风沙天气,伸手不见五指,满身沙粒,还要摸索着劳作。晚上枕着沙包入睡,半夜常常被呼啸的大风惊醒。”为了方便林地的管护工作,马晓华时常独自一人住在离连队四、五公里远的地方。经常是白天顶着烈日干活,饿了就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饮一瓢沟渠里的水。

  2000年3月,马晓华从甘肃临夏娶回媳妇。为了能使妻子安下心来,马晓华就给妻子讲父辈们坚守风沙前沿育林、管护荒漠植被,为全团农业生产、居住环境、抵御风沙的侵害付出辛勤劳动的故事。“慢慢地,妻子不仅理解了我,还开始支持我的工作,在照顾老人之余,经常到地里帮我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沙漠里植树,浇水特别困难,马晓华所管护的380亩林地,地形非常复杂,有些林床被沙掩没,要及时清理后才能浇水。马晓华说,“每天要走二三十公里路,自己管护的林子浇一趟水下来将近半个月回不了家。”

  每次浇完水他都会感到筋疲力尽、体力透支,虽然父母妻子会心疼埋怨,但全家人看到他辛勤抚育的树苗成活率高,长势旺,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如今,团场种棉花的职工富裕了,养牲畜的职工住上了新房,唯独护林员马晓华,依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风里来,雪里去,在沙海深处,守望着一片片绿洲。他说,“现在环境好多了,工作虽然辛苦、乏味,但自己也没想过要换个工作或是离开。”

  在新疆,马晓华只是众多护林员的一个,150团生态建设的成就也只是新疆人60年来守护生态绿洲的缩影。

  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成立60年来,新疆持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草原禁牧、休牧,并积极开展人工造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土地沙化趋势有所减缓,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60年来,新疆共完成生态造林1284.7万亩,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3.02亿亩,公益林1.4亿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近4200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8.5%。(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