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宇民谈文化的力量:格物致知方能持续发展

2015年11月10日 18: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郑宇民谈文化的力量:格物致知方能持续发展
    郑宇民谈文化的力量:格物致知方能持续发展 第三届“文化的的力量”论坛提供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10日(记者 奚金燕)由中国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文化的的力量”论坛,8日至1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荣誉会长郑宇民受邀作了主旨演讲。他表示,文化的力量真正的核心在于格物致知,在于持续力。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步入着“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剥离“镀金”的外衣,当下中国该如何爬过这道坡、越过这道坎?重新获得良性持续发展?

  在郑宇民看来,中国经济疲软的“症结”在于持续力不足,只有格物致知方能持续发展,因此在调档换速时期,应“援引”文化力量“中和”市场经济发展,审时度势看清路况再“出发”。

  文化的力量在于“格物致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有学者称之为镀金时代。上一轮狂飙突进的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让中国成功实现了“逆袭”,1979年到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9%,总量增长了20.6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郑宇民看来,这条看似一览无遗的康庄大道上其实潜藏着三个“陷阱”,“连续高速增长是一个陷阱,中等收入是一个陷阱,低生育率也是一个陷阱。”

  正如郑宇民所言,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着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国家发展如逆水行舟,松一蒿则退千寻。如何才能乘风破浪,“穿越”陷阱,顺利抵达彼岸?郑宇民认为,秘钥在于“文化回归”。

  “可以说,前30年经济建设的爆发力是很强,但现在持续力弱下来了,而文化的力量正是体现在行政力、控制力、持续力上。”郑宇民口中的行政力与控制力不难理解,而持续力,郑宇民认为这是文化最核心的作用,即“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农民休耕,渔民休渔,事实上就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表现,有文化的农民才会知道休养生息,有文化的商人才会知道兼济天下,有文化的主政者才会知道创造一个持续性、共享性的发展生态。”郑宇民认为,格物致知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的智慧对事物的把握调度、界定、应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从而真正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格物致知的力量在于“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主导中国主流思想上千年,早已浸润到社会发展进程的细枝末节。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赋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这两句咏物写意的诗句,在郑宇民眼里却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挽住云河,如何能挽住呢?只有通过文化的力量,对大自然做一次重要的协调才能挽住;如何能够洗天青呢?这就是需要开放的空间和大格局的时局;闽山闽水,指代绿色的生态与共享的自然;物华新就是指创新。”郑宇民认为,两句诗短短十四字却蕴含着“格物致知”的大道。

  郑宇民认为,格物其实是知物、用物、从物、惜物、造物的统一,文化力量干预事物的最好境界就是“物华”,而“物华”则体现了发展的五重性,分别为协调性、开放性、绿色性、共享性、创新性,这在习主席的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济学讲求理性,其实就是一种格物致知,历史证明,不少看似自私的动机改善了人类福利,而更多看似友善的行为却可能铸就人间地狱。

  如果说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为“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不断做出带有一定偶然性的抉择,那么郑宇民认为,在这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通过文化的力量来调整经济的爆发力,通过格物致知再度为中国经济凝聚起强大的持续力。

  社会经济思维应向人文思维转化

  当下,很多城市都在经历“结构型调整阵痛期”,是沿袭传统“守得云开见月明”,还是另辟蹊径“而今迈步从头越”?对大多城市来说,这一步选择尤为踌躇。

  事实上,“格物致知”同样适用于新常态下的城市经济发展。在机会稍纵即逝的21世纪,城市应结合形势、审视自我,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文化特征,以泉州为例,郑宇民认为,泉州的文化特征在于水。作为古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泉州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因此应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关、海运、海港,喊响“赶海去”口号,凝聚海丝从泉州重新出发。“这也是文化的力量赋予泉州人的特殊使命。”郑宇民如是说道。

  此外,郑宇民认为,泉州文化第二特征就是云文化。“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郑宇民认为泉州真正的本质也在于云,因此发展经济体绝对不能单一,而应多样化。

  “道”,是泉州文化的第三个特征。郑宇民认为,泉州的清源山是老子的遗化之地,而老子文化的内涵之一是“循环与可持续”,十分契合当下城市的发展,“道家讲究周期,同样地,只要把握好周期率,遵循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那就可以实现整个经济的平衡。”

  最后,郑宇民还向当代的企业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企业家要顺应商道本质,必须要有最初商人兼济天下的情怀,要有时代格局,学会担当,懂得付出,“最早的时候,商人兼济天下,后来慢慢过于功利,丢失了最初的情怀,变成无商不奸。”

  商之大者,兼济天下。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当下,郑宇民建议,应引进文化力量融入市场经济发展之中,推动当下主流的经济思维应该向人文思维转化,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物华”境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