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名城目标下的转型样本:产城融合再造美丽杭州

2016年02月29日 1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2月29日电(记者 王逸飞)对于64岁的“老杭州”谢国军而言,近来其心情是复杂的。在他的心里,回忆与期待极少如现在般密切交织。

  时间回到十天前:春节假期刚过,杭州市启动对望江门外直街的整治。这条谁也说不清起源的老街,是杭州历史最久的露天菜市场之一,也是“老杭州”们口中的“望江门外菜担儿”。多年习惯了来这里挑选食材的老谢,在这一天与街坊们站在一起,见证了该市场成为历史。

  他说:“不止这条街,不经意间身边几十年的破旧房子和‘脏乱差’没有了,变成了高层小区和写字楼。我也不敢想,这里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老谢所在的望江地区,曾给人杂乱无章、垃圾成堆的固有印象。而这里五年前启动的改造工程,带来了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引来了思科(中国)总部、200余家企业智慧信息企业等。它们的“落户”,又带动着这片古老城区迈向望江新城的时代繁华。

  审视望江,老谢身边的变化,源于“产城融合”理念在这近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坚定落实。而放眼至整个杭州,其也正在成为这座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迅速发展的“密码”:

  从当年那句刺痛人心的“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到如今国际化气质初现、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创业之都,从曾依赖低端产业、资源要素消耗和“低小散”支撑的传统型经济,到眼下智慧经济蓬勃壮大、高端产业活力竞相迸发的新城市经济……如今看杭州,这座城市正通过转型时代产城融合“样本”的描绘,从自然风景之美,向城市人文综合之美“蜕变”。

  经济因子与西湖钱塘的热恋

  2月末的阳光,让人依稀闻得到春天的味道。而在杭州梦想小镇的众多创业公司里,创客们似乎无暇顾及窗外的明媚。他们在电脑前凝视、敲打,编写着一个个可能在某一时刻便会“引爆”互联网的创业神话。

  在阿里巴巴工作十年的李立恒,离职后在201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后市场本地汽车生活服务O2O平台——车蚂蚁。其服务范围包括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维修等。用他的话说,“我们是希望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保障平台”。

  在梦想小镇建筑外立面上,“车蚂蚁”鲜黄色的公司标识喷绘可谓最为显眼,这似乎也显示着这家新生代企业的“强势”性格。去年,李立恒的公司完成A轮融资2000万元人民币。也成为汽车后市场生活服务类平台中的领军企业。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梦想小镇,本身就是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载体。目前这里聚集着500余个像车蚂蚁一样的创业项目,创业人才近4400名,它们改变着杭州的创业经济。而放眼整个未来科技城,这里还是阿里巴巴、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所在地,以及部分世界名企的新聚集地。

  创业动力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改变着让杭州余杭区城市发展面貌。如今,未来科技城板块已经从人们记忆里的郊区,晋升为杭州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地产、商业、金融的青睐,让这里的“颜值”从“城乡结合部”变为了“城市新核”。

  用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文光的话说,“以仓前(街道)为例,伴随着未来科技城蓬勃兴建、梦想小镇拔地而起,创客纷至沓来,村民‘跑步’进城。”

  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在杭州各个角落,产城融合的实践比比皆是。当经济发展的因子与西湖钱塘的人文、社会产生“热恋”,人、产业、城市形成的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也在杭州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产城之恋,恋出了智慧杭州。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恒生电子……在钱塘江南岸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楼宇间随处可看到世界级信息经济企业招牌。行政区与国家级高新区合二为一的这里,去年实现信息经济规模1589亿元人民币,增长25.0%。与此同时,一座年轻城区也在滨江崛起:智慧经济带动该区从农村跨向城市,从城区升级科技新城。而百姓获得感的提升,生活配套的完善,又助力产业源源不断的吸引人才到来,也积蓄着区域发展的未来。

  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书记詹敏表示:“滨江区这些年的战略是四个词: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

  产城之恋,恋出了财富杭州。“十二五”期间,在打造特色小镇思路下,杭州上城区将多年前还是城中村、废旧仓库、粗加工工业聚集地的玉皇山南地区,打造成为了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小镇的出现,成为了杭州乃至浙江经济的重要“血库”,也支撑起了杭州打造财富管理中心的梦想。而周边居民在小镇和附近社区感受到的,是园林般建筑、景区般环境,和城市快速发展的脉搏。

  小镇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吴青松介绍:“截至去年底小镇已入驻海内外金融机构402家,管理资产规模近1950亿元,税收突破4亿元。”

  产城之恋,恋出了开放杭州。位于杭州城北的原长城五金市场,如今已成为杭州下城区跨贸小镇的组成部分。去年,该区依托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落地红利,决定建设“跨贸小镇”以打造跨境电商CBD。如今在跨贸小镇,不出国便能买遍世界的梦想已经实现,而今年上半年,中国首个跨境生活体验综合体也将在这里亮相。一个小镇,将下城区的经济转型与市民生活品质提高无缝结合在了一起。

  杭州综试区下城园区管委会主任章柯说:“跨贸小镇力争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服务配套企业1000余家,集聚创业者10000余名,创业项目1000余个。”

  去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跻身万亿级城市方阵。与此同时,最具幸福感城市、宜居城市等殊荣,也验证着市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于杭州而言,这,便是最好的时代。

  产城共兴背后的“民本”理念

  在杭州,产城融合正带来着产城共兴。而这种局面,也推动着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对于杭州的实践,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表示:“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原本‘产城分离’模式而提出的发展思路,它是一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杭州来看,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也较为成功的实现了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和价值融合,推动城市、产业和人的互动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其所说,杭州努力推动着城市、产业和人的深层互动发展,这也体现着“产城融合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互为因果和相互促进。在杭州,这种融合改变着城市的“颜值”,更改变着城市的“气质”。而若从深层次观察这一发展模式不难发现,“民生为本”的理念无疑更应被视为这座城市产城共兴核心动力。

  在杭州,民本理念是一种共识。

  杭州市上城区是杭州的五个主城区之一,该区区委书记缪承潮向记者表示:“上城区面积不大,理论上只有26平方公里,因为空间面积相对较小,我们把推动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当作了持之以恒的文章来做,根据不断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的要求,结合区情确立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

  上城区的对“民本”的执念,从一个细节便可看出:目前该区建造的安居工程,全部按照商品房的标准进行打造,这也改变了安置房标准低于商品房的普遍现象。

  “发展产业、改造城市、产城融合的目的,就是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让老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本身就是政府责任,我们也舍得花更多精力和成本。”缪承潮坦承。

  位于杭州市主城区北部的拱墅区,历史上曾经是杭州工业的代名词,为该市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也曾面临传统经济遗留的各种问题。而如今在这里,现代化楼宇和各种文化创意园区成为了视线“主角”。以去年关停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为例,如今这里正改建为包含整条创业链的众创空间。产城融合,让一个“美丽拱墅”、“生态拱墅”正展现在百姓眼前。

  拱墅区委书记许明在谈到产城融合时表示:“要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正是这种共识,让这座城市中的无数人,真正感受到了获得感:

  在上城区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多年的医生许美群说:“旁边的基金小镇修起来,附近的环境和生活配套也明显好了。不仅5500多名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现在我们服务站也通过迁址实现了条件提升,让大家在家门口看的好病”。

  市民的感受是共同的,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从事多房地产工作的阮程凯则告诉记者:“这两年明显感觉到这里越来越像城市。创新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在这里的集聚,让我们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生活配套,在这边工作也越来越便利。”

  在杭州,其辖属区县的实践不断描绘着基层的“民本”理念,而这幅图景的生成,背后也离不开杭州市级层面对“以人为本”的坚定要求。

  记者注意到,在该市高层的多次调研表态中,已经将“产城融合”表述升级为“产城人融合”,这其中不难看出杭州对“民本”的看重。如2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和杭州市长张鸿铭分别带队调研G20峰会环境整治工作时,就对各区工作作出相关指示。“坚持产城人融合深化内涵发展,努力打造美丽杭州‘升级版’、谱写发展惠民新篇章”。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马良表示:“产城融合的理念肯定是好的,这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升。很多高新区、开发区可能产业发展很好,但是城市发展并不好。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本地老百姓的优先发展权有没有落实。在这方面,杭州做的比较出色,把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作为最终目的。”

  在马良看来,杭州的实践更应当称之为“城产融合”。“这座城市已经把‘城’尤其是城市中‘人’的发展放在了首位。目前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更需要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

  持续发力再撑梦想蓝图

  对于杭州而言,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产城融合”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时间脚步迈入“十三五”,当杭州城市发展目标瞄准国际化这一更高标准,其产城融合实践也有望继续为该市撑起有关未来的梦想蓝图。

  不可否认,如今正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阶段:

  去年,杭州成为2016年G20峰会的举办城市,并成功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接连迎来重要的国际性盛会。

  在本月初的杭州市两会上,张鸿铭宣布了该市“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

  上述蓝图的实现,无疑为杭州产业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该市将走出怎样的具体实现路径也备受关注。从目前来看,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杭州已将深化“产城融合”作为了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则。

  本月初,赵一德在谈到接下来杭州转型升级问题时,指出必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其中,首要一条便是“处理好产城融合关系”。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要建成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此外,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内容中,也不难看到产城融合思路的影子。

  例如,该规划显示,在杭州即将构建的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和居住区级中心四级公共中心体系中,新增加了“大江东、城西科创和城北3个城市副中心”,它们也均是目前该市产业发展势头正盛的地区。这一规划也意味着上述三地的市民,在未来可以更多的享受到优质医疗、文化、教育等资源及城市服务。

  如今放眼杭州版图,产城融合的持续发力已经显现,形成了多点开花、串珠成链的效应。

  东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已将今年定位产城融合攻坚年,力求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同时,将区域打造为“魅力生态城”;在西部,杭州明确在未来科技城至青山湖科技城一带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这里也将立志成为杭州“硅谷”;在杭州城北,以打造运河高端商务带核心区和创新活力城区为目的拱墅区,正努力演绎着工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型的故事续集。

  对于未来杭州的产城融合,马良认为:“产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杭州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更加注重发展有效GDP。同时,和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加相关联。产城融合和国际化一样,都要立足于提升市民未来生活的安全感和提升市民幸福感。”

  目前,中国城市所追求的产城融合,并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而与社会学、经济学有着密切联系。回顾过往,杭州在这条实践路上走出了“杭州特色”,让这座华美宜居城市初具了中国创业之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之都等雏形,不断推动着其城市转型升级步伐。而面向“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在经济新常态和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杭州如何“长袖善舞”无疑引人关注,也更加期待。(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