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探索中国治霾的“西北”经验

2016年03月09日 1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这两天解振华同志还说,以前兰州是卫星地图上看不见的城市啊……”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在北京感受到了兰州治污模式带给全国上下的“触动”。

  “确实以前是这样,现在说明空气雾霾还是可以治理的。”虞海燕说,2012年以来,大气污染治理被当地官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减排、压煤、除尘等八大措施深度治理,兰州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并退出了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在人民网“2016年两会热点调查”中,环境保护和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民生热点同时跻身民众关注的“十大热点”。在今年两会上,“如何治霾降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其中,已见成效的兰州治污模式为时下提供一种新思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就因其“战略要塞”的特殊定位成为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工业重镇,加之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使兰州成为国内外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排名长期处于全国下游。

  “基本上二三十米是看不清楚人的,整个城市轮廓都是灰蒙蒙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还记得2011年底履职甘肃第一天,就碰上一个严重雾霾。他说,两山夹一河的地理地貌,加之冬季处于静风状态,兰州的大气污染当时被认为是“难治之症”。

  “当时很多专家的意见是:兰州污染物、污染源要治理是很困难的事,要么要耗很长时间,要么要耗巨资。”王三运说。

  减排、压煤、除尘、控车、绿化、严管、问责……经过多年“铁腕治污”,兰州终于如愿摘掉了城市“黑帽子”,成为中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兰州模式”的治污经验亦成为“范本”,先后有200余个城市前往当地学习经验与做法。

  “2013年初,当时全国大面积雾霾,兰州出现了持续的蓝天白云,没人相信兰州不在‘重污染名单’里,都觉得不可思议。”虞海燕笑言,环境好转不仅体现于节能减排的数字统计上,当地呼吸疾病发生率也连降三年。

  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严厉的治污措施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然而近年统计数据表明,摘掉大气污染“黑帽子”的兰州发展速度并未因此放缓,持续的“晴好”天气反而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张名片。

  有学者分析指出,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兰州市GDP仍然保持了高增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作了很大贡献。环境治理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之一,兰州也因此取得了发展和环保“双赢”。(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