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帮扶基层储备力量 浙江多招助力破解“儿科荒”

2016年03月17日 17: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3月17日电(见习记者 陈丽莎)家长抱着生病哭闹的孩子从乡下赶到省城……停诊、限诊、通宵排队、目睹“爆棚”的儿科急诊……“两孩时代”的到来,把“儿科荒”现象再次推上了舆论高点。

  要为“两孩时代”储备儿科医疗力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据悉,浙江大学也启动了相关项目,除了开办“卓越儿科班”储备儿科人才力量之外,还十分重视培养基层儿科人才。3月17日,浙江大学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鲁家贤高文英专项基金正式启动了《浙江大学基层医院儿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公益项目。

  作为公益项目的申请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将为浙江省及安徽黄山市90家县级及市辖区的妇幼保健院有2至5年工作实践的骨干基层住院医生、护士进行免费儿科培训。

  作为该项目的牵头人,浙大儿院党委副书记邹朝春说:“浙大儿院希望得到公益基金会的持续支持,为更多的基层医院培养儿科医护力量。”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浙江武义的一名产妇早产一体重只有1290克的女婴。由于提前7周早产,女婴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紧急救治。以往类似危重患儿需要送往杭州的大医院治疗。但现在,需要急救的患儿在浙江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就能得到专业的治疗。

  这正是得益于浙江正在大力推行的“双下沉、两提升”工作。

  浙大儿院副院长傅君芬教授说,浙大儿院派出下沉专家在托管医院全程参与查房、病例讨论,每周定期坐诊,基本满足了托管当地患儿就医需求。虽时间不长,但各托管医院急救水平提升迅速,各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人次上升明显,仅新生儿收治率就提高30%以上。

  “托管医院的儿科水平提高了,托管医院向上转诊人次数也降低明显,托管医院当地和周边的百姓不仅能在家门口看专家,就连大病、疑难病也不用去省城了,极大缓解了‘儿科荒’问题。”傅君芬表示。

  浙大儿院院长杜立中认为,改善“儿科荒”要从多方面入手。长远看,“完善儿科薪酬体系”、“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改善儿科医患关系”等措施逐一实施会改善儿科医护短缺的现象。但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落地,并不能“立竿见影”。而当下,合理利用现有的儿科医疗资源,尤其是积极扶持基层医院的儿科建设,加强基层儿科队伍培养,能尽快改善百姓看儿科难的现状。

  目前,浙大儿院医疗协作网络已覆盖永康市妇幼保健院、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宁海县妇幼保健院等浙江全省17家基层医院,并已开始向省外发展。两年来,千余人次的儿科专家赴浙江省内外基层医院,通过临床服务、远程会诊、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儿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协作双方、当地群众三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培训的实践环节,一群儿科医护人员围在手术台边。鲍祝娟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来自绍兴市立医院,她表示经过培训后很多工作会更规范更专业,受益良多。

  浙大儿院护理部主任陈朔晖是17日上午培训的授课老师,她希望今天来参加培训的护士把学到的东西能带回基层医院,为更多的患者做更好的护理服务,就像是播撒种子,让这些种子在基层医院生根发芽。(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