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南小镇古堰画乡变迁记: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占尽风情

2016年04月08日 17: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南小镇古堰画乡变迁记: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占尽风情
古堰画乡画廊。 奚金燕 摄
隐于古堰画乡的民宿一角。 奚金燕 摄
隐于古堰画乡的民宿一角。 奚金燕 摄
隐于古堰画乡的民宿一角。 奚金燕 摄
隐于古堰画乡的民宿一角。 奚金燕 摄
在古堰画乡,随处都能看到正在写生的人。 奚金燕 摄
在古堰画乡,随处都能看到正在写生的人。 奚金燕 摄
在古堰画乡,随处都能看到正在写生的人。 奚金燕 摄
在古堰画乡,随处都能看到正在写生的人。 奚金燕 摄
古堰画乡。 奚金燕 摄
古堰画乡。 奚金燕 摄

  中新网丽水4月8日电(记者 奚金燕 林波 实习生 李倩倩)这世上,最善于发现美的莫过于艺术家。19世纪,法国艺术家在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捕捉到了一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庄,从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巴比松画派。相隔两个世纪后,中国艺术家在浙西南同样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那里桨声帆影,烟雨尘印,名唤古堰画乡。

  这一方被遗忘的美景,距离丽水市莲都区仅23公里,拥有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几经沉浮,几度繁华。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心打磨下,古堰画乡已然从一个自发形成的油画创作点,转身成为了自然风光与艺术底蕴交相辉映,生态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的风情小镇。

  随着乡愁经济的崛起,小镇文旅融合的道路越走越有底气。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表示,接下去将加快推进古堰画乡特色小镇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有城市品质、乡村环境的小镇,做足“旅游+”的文章,不仅要为莲都人创造美好生活,还要让城市人一起分享山水之趣。

  山水如画风景如诗 诗情画意孕育美丽产业

  清明时节,来自辽宁的油画家唐伟收拾好行囊,带着心爱的画笔赶到了古堰画乡“赴约”。恰逢江南雨季,枕于瓯江之畔的古堰画乡烟雨朦胧,煞是好看。放下行囊,唐伟熟门熟路地来到了老街口的古樟下,铺开画卷,手执画笔,时而专注地凝视着前方,时而埋头在画板上涂抹,这一笔大开大合,描摹的是瓯江帆影,那一折含蓄婉转,勾勒出古街风情……就这样,一笔接着一笔,一幅接着一幅,不知不觉中,唐伟已经在古堰画乡画了八年。

  古堰画乡坐落于丽水市莲都区,生态优良,山水俱佳,拥有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上下游船只曾在这里停歇,几度繁华。随着瓯江航运的没落,这些村镇也日渐萧索,空对一江春水。然而,这一方被遗忘的美景却吸引了众多画家的目光。

  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瓯江之畔的丽水油画家们感觉到这里的风景与法国巴比松画家笔下的风景如此地相似,于是借鉴了法国巴比松“画我家乡,走向自然”创作精神,纷纷来到古堰画乡“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由此形成了“丽水巴比松画派”,古堰画乡也由此声名远播。

  2008年,唐伟跟随一群爱好油画创作的朋友第一次来到了古堰画乡。初次见面,唐伟就被古堰画乡与生俱来的气质给吸引住了。在唐伟眼里,古堰画乡就如同在瓯江边浣纱的少女,静谧而又自然。

  正如唐伟所感,千百年来,由于重重大山的阻隔,小镇上的居民偏安于浙南一隅,打渔、耕种,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渐行渐远的各种传统手工技艺,如制陶、弹棉花、打铁、酿酒、竹编、造船、榨油等依然在古堰画乡小镇代代相传。

  来到古堰画乡,时光就像被放慢了脚步,唐伟说,渐渐地,自己也过上了“日出而画,日落而息”的生活,早起出门画画,晚上就回来约上三五好友,喝着小酒吹着江风聊天,好不惬意。于是从2008年开始,唐伟每年都要来这里呆上个把月进行美术创作。

  画家们的青睐也让古堰画乡这座小镇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上,你会发现耳边萦绕的却是天南地北的口音,再细细一看,无论是墙上、变电箱或是空调外机上都挥洒着“创意”的3D油画,艺术的元素遍布景区的每一个角落。

  2005年,丽水市人民政府将古堰保护区和附近古村落共15平方公里的范围统一规划,建设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和商品油画生产基地,着力打造艺术之乡。经过十年精心培育,目前,巴比松画派画家群体已达300余人,画廊企业49家,油画产值已达3500万元,并初步形成了集油画制作、销售、邮寄托运等相关产业体系,油画作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形之手挥毫泼墨 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在古堰画乡,有人用画笔勾勒最真实的风景,有人用双眼见证最真实的变迁。唐伟每年来到古堰画乡,都会去古樟树下作画。画上,一条幽深的小径通向远处,路边群树掩映,江水淙淙,依稀可以看到一处老宅,而这处老宅正是方青梅的饭馆。

  方青梅今年54岁,是古堰画乡的原住民,从小在江边长大,烧得一手好鱼。方青梅告诉记者,放在以前,鱼是直接从江里打上来的,现场烹饪,而食客们就直接在江边的亭子里支个桌子,吹着江风大快朵颐。2005年,眼看来吃的食客越来越多,亭子都快挤不下来了,方青梅就狠了狠心,将老街口第一家铺子盘了下来,开起了溪鱼馆。十年间,方青梅的馆子就跟古堰画乡一起变了又变,“以前整个镇都是破破烂烂的,老街这房子以前是根本没人要的,一发大水全部都淹掉的,哪像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抢着要。”

  正如方青梅所言,古堰画乡虽“天生丽质”,但一度面子很美,里子有些破败。距瓯江仅100多米的沿江村落,杂乱无章地分布着许多木制品加工点,全部产值加起来仅1.28亿元。这些“低小散”加工点占地面积达23.36万平方米,九成以上存在证照不全、乱搭乱建情况,不仅安全隐患极大,对瓯江水质也存在着威胁。

  2015年4月,刚调任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的葛学斌就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要让这个偏远的乡村成为百业百态的艺术小镇。主政莲都后,他将旅游作为了发展城市经济的主要抓手,对古堰画乡进行了一番彻底的“修颜”,一手抓小镇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一手抓木制品行业整治,着力优化古堰画乡镇区环境,构筑瓯江滨水带美丽乡村风景线。

  通过木制品行业整治行动,当地共腾空拆除木制品企业(加工点)154家,转型迁移84家,拆除违章建筑8.2万平方米,为百姓生活品质提升、古堰画乡特色小镇发展提质腾出了空间。

  为营造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莲都区委区政府还发起了“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主题实践活动,推行环境卫生“片长包干制”,中层以上干部各自包干一片区域,并针对游客推行“万元红包换烟头”、“百万门票换烟头”、“垃圾换礼”等创意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在莲都区委区政府的精心打磨下,如今的古堰画乡似一卷江南水墨画,帆影点点,江水流翠,远山如黛,走进古堰画乡,一不小心,就成了画中人,而曾经被街坊弃之的“江边破木房”也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一线江景房”,过去冷冷清清的老街也成了集油画、民俗民品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一条街,给小镇的百姓带来了诸多实惠。

  “感觉现在的小镇比以前都要热闹,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了。”方青梅告诉记者,现在溪鱼馆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就挣了四五十万,今年更有盼头,“没想到小镇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要早知道的话,我就当初就再租一栋老房子咧!”

  文化为核山水为衣 阔步走入“旅游+”时代

  丽水巴比松画派发轫地、国际摄影基地、中国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每一个称谓都足以证明世人对古堰画乡这片山水的“钟情”。2015年,古堰画乡成功入选浙江首批37个特色小镇试点,由此开启了“旅游+”新时代。

  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新常态下作出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两美”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据悉,古堰画乡乡愁艺术小镇核心规划面积为3.91平方公里,以乡愁艺术为主题,以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主导,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方向。根据不同区域基础和特点,古堰画乡乡愁艺术小镇将建设乡愁艺术馆、5D油画馆、中国创客创业基地、瓯江水文化园、古堰画乡民宿娱乐综合体、隐居山村、通济堰乡愁乐园等,把风情和文化融入“山、水、村”中,体现小镇个性魅力。

  “特色小镇是顺势而为的重大举措。”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表示,接下去将加快推进古堰画乡小镇建设,将把古堰画乡小镇打造成为有城市品质、乡村环境的小镇,同时做足“旅游+”的文章,“做好‘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等工作,不仅满足本地人生活品质的提升,更重要是让城市人一起分享。”

  而对于城市人来说,分享乡村生活最佳的载体莫过于民宿。然而在莲都,民宿不止是民宿,每一栋民宿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濯泥山房,一默(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去年此时,一默还是丽水某中学的一名老师,年初和朋友来古堰画乡游玩时,恰好看到有老宅出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租下了这栋老宅,并按着个人喜好将其装修成了民宿。装修完毕后,一默正式告别了黑板与课本,当起了濯泥山房主人。

  一默爱好制瓷,在濯泥山房,无论是房间里还是在楼梯转角,你都能看到造型各异的瓷器。为了能随时随地烧制瓷器,她专门将民宿的一楼开辟成了自己的工作室,经常带着房客一起烧制陶瓷,感受水、火、土的奇妙融合。

  山水相依,以瓷会友,是一默最憧憬的生活。她希望,能够依托古堰画乡深厚的文化氛围,将民宿打造成为手作文化传播的驿站,吸引更多人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与葛学斌的“民宿经”不谋而合。

  “发展民宿产业,一定要与乡村、旅游、文化、养生农业以及当下流行的创意经济、创意文化结合起来。”葛学斌希望,能够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莲都打造成为丽水市乃至浙江省民宿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有人说,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将爱好变成事业,在古堰画乡,像一默这样的幸运儿还有很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2015年,小镇已吸引了互联网创客、艺术创客、教育创客、休闲服务创客等各类创客业态近400家。丽水某高校老师雷建华在溪边开了一家“古处画廊”,不时带学生回小镇写生;资深记者老吴退休后开了“芷有一间”民宿,过起了怡然半隐的生活;“倪老腌”掌柜倪向明,把作坊开在了古堰画乡的老宅内,将辣椒酱做成了游客的伴手礼……

  “在古堰画乡,可以说是百业百态,可以做多种形式的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葛学斌如是说道。

  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相继植入,为古堰画乡注入了清新动力。2015年,小镇接待国内外游客121万人次,同比增长35%,其中海外游客达9.5万人次。尤其是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小镇旅游市场发展更加火爆。

  十年精耕细作,古堰画乡不仅将“慢”字刻进了游客心底,更让“富”字装进了农民腰包。从2005年到2015年,小镇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多元增至35000元,真正于青山绿水间捧出了金山银山。(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