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北疆借“丝路花雨”孵化国际“外语城”

2016年05月26日 16: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哈尔滨5月26日电 (记者 杨拓 王舒)“临近今年的毕业季,哈尔滨新区中被定义‘云谷’的平房区相关负责人先后多次来过学校‘抢学生’,他们希望学院所有小语种毕业生都直接服务于新区,‘云谷’有充分的岗位来吸纳……”作为黑龙江唯一语言类专业类院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系负责人陈霄燕向中新网记者说到,黑龙江本土的语言类“人才圈”因刚刚落地不久的哈尔滨新区瞬间“沸腾”。

  近几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中北北疆黑龙江省借“丝路花雨”惠及,地域定位逐渐从中国边疆省份扩展成为了衔接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发力点”,越来越多的国际客商汇聚到中国北疆寻找商机——哈欧班列等联通欧亚的铁路大动脉的常态化运营,一些西欧的国家也关注到了黑龙江这个远东经贸的核心地区。于是,作为交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类人才,正在成为另一种更为强手的“商品”。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呼兰区中利民开发区,位于哈尔滨新区的“规划面积”中,当地官方于今年4月确认——总投资额约3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中国北方首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集外语教育、旅游为特色的“外语城”项目启动。鸟瞰这座被官方赋予国际语言人才孵化为主题的“外语城”,中国北疆黑龙江凭借“丝路花雨”,衔接国际的城市设想已呼之欲出。

  “以前,黑龙江甚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主要需是俄语类人才,而如今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人才在近几年也开始供不应求,更加多元的国际经贸往来,也使得语言类人才向着多元方向发展。”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系负责人陈霄燕告诉记者,该学院近两年内,小语种专业的外教需一再递增。

  “前几天,我刚刚面试了一位出生在巴黎的越南裔法国硕士,一个生活在国际一线城市的青年,渴望进入中北北疆的语言类高校就业,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陈霄燕如是说。

  未来,中国黑龙江不仅为东北亚经贸发展提供着“枢纽级别”的服务,还有随“一带一路”大战略“走俏”的语言类人才。东北亚乃至欧美的资源不断的汇聚,已然让黑龙江这一中国内陆省份孵化出了新的岗位和商机,同时引起了与国际经贸接轨的“聚焦共振”。

  “语言的学习,最为主要的就是学习环境,只有在外语的情境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外语城”项目的签约仪式上,投资方负责人李晓林提到,之所以将“外语城”项目落在黑龙江哈尔滨,就是着眼于黑龙江临近俄、日、韩的地理位置,和哈尔滨沟通欧亚的枢纽地位,以及东北亚地区越来越活跃的国际贸易。

  逐渐升温的“语言类人才”市场需求,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甚至一部分外籍语言教师也有了在黑龙江创业的打算。

  “再过几年,我在这里赚的钱就可以开办自己的外语学校了”。今年30岁的英国小伙麦克用流利的汉语描述着自己的未来。现供职于哈尔滨两家专业外语培训机构的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5年,他对中新社记者明确了他的未来计划——凭借他的一口纯正的“伦敦腔”,在黑龙江最终找到“自主创业”的机会。

  “‘丝路带’需要语言类人才,催生了‘外语城’,为‘丝路带’沿线城市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黑龙江国际商会副秘书长狄国臣对中新社记者说:“这就是‘一带一路’带给中国内陆城市的‘红利’,让这些城市可以像中国沿海城市一样,逐渐走向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