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千企帮千村” 普定农民变股民

2016年05月27日 18: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州“千企帮千村”普定农民变股民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的秀水新貌。 杨云 摄

  中新网普定5月27日电 题:贵州“千企帮千村”普定农民变股民

  作者:杨云 李婧 刘志飞

  沿着宽敞的观光大道领略秀水风光,波玉河绕村流淌,一座建于清末民初的五孔石拱桥横跨河上。高大的牌坊寨门、全木结构的休闲饮吧、奇石堆砌的人工河、7米宽、10公里长的硬化观光大道、跑马场、山地赛车道等项目已经建成,桂花苑、荷花池、垂钓场等已初见雏形,旅游步道、停车场正加紧扩建。

  5月27日,参加第三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中新网记者在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亲身体验了一把“秀水乡愁”的魅力。

  一个以波玉河流域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龙头,集漂流、垂钓、健身等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基地正在“美丽秀水”精彩呈现。

  从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三无”贫困村到“生态秀水-美丽乡村-普定乡愁”的嬗变,秀水村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448元提高到2015年的10038元,同比增长84%。

  跨越式的变化缘于普定县委县政府搭建平台、企业投资帮扶、秀水村民全民参与,“秀水五股”模式,探索出一条社会力量包干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的发展新路,成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样板之一。。

  秀水村由7个自然村寨组成,共有农户972户3074人,其中贫困户527户1321人,以前主要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该村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却由于交通不便、人多地少、缺乏资金等因素影响,始终难以摆脱贫困面貌。

  2015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计划,贵州兴伟集团帮扶秀水,共投资3.7亿元,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成了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基地。

  秀水村创新提出了“五股”模式,即“人头股、土地股、笑益股、孝亲股、发展股”,使全村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综合旅游开发过程中,人人可入股、人人都有股。

  村民陈伟告诉记者:“人头股是指秀水村民人人都有股,占股10%;土地股是指每分土地算一股,入了几分算几股,占股30%;效益股是指一分劳动一分股,参与劳动才有股,占股30%;孝亲股是指百善孝为先,孝亲在当前,占股5%;而发展股讲的是积少存多谋发展,秀水明天更美好,占股25%。”

  常年在外打工的陈伟听说家乡要开发旅游了,就放弃外地的工作回来参与建设。他告诉记者,“秀水一直闭塞落后,兴伟集团出资把秀水打造成旅游休闲地,真的很好。我家光土地就转让了30多亩,作为秀水村的一员,既有人头股,又有土地股,参与建设还有效益股,项目营运后,有了收益,我们农民就变成股民了。”

  从浙江返乡的秀水村民潘家毅的心思与陈伟也十分高兴家乡的旅游开发,“不离家就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心里踏实。”

  2015年以来,秀水村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契机,紧紧抓住“环夜郎湖”景区规划的先机,充分依托龙场乡特色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创新融资平台,大力实施旅游活村战略,纵深推进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把秀水村作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重点打造。

  “兴伟集团不仅出钱,王伟董事长还多次亲自到村民组,听取群众意见,共同论证项目建设。”村民们告诉记者,“在整个项目推进中,村民们都积极支持,主动让出土地,出工出力参与建设,都想尽快看到秀水美起来、富起来。”

  今年春节黄金周,作为乡村旅游后起新秀的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一炮打响:接待游客逾40万人(次)。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秀水旅游区每个游乐项目点上都排起了长龙般等候游玩的人群。

  “普定旅游是‘无中生有’。”普定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开运告诉记者,近年来,普定县乡村旅游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艺术,乡土特色产品等旅游资源,在“农、土、俗”上做文章,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实现了旅游、农业、服务业的有机对接。

  “十二五”期间,普定县委、县政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对区域内的景点进行打造和提升,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都保持平均40%至50%的年增长,实现了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贵州早在2011年就探索“离土不离乡”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诸如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余庆松烟、丹寨石桥等景区品牌享誉全国;涌现了像遵义枫香花茂村、江口云舍土家文化村、普定龙场秀水村等一批“升级版”的乡村旅游点。

  如今,贵州贫困村寨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带动社会就业287.61万人,受益人数超过577万人,“离土不离乡”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带动64.7万人脱贫减贫。(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