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浙江四明山革命老区“走红” 红色基因遇“活态”传承

2016年07月01日 2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四明山革命老区“走红”红色基因遇“活态”传承
图为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 李佳赟 摄

  中新网宁波7月1日电(记者 李佳赟)70多年前,一群信念坚定、铁骨铮铮的抗日战士,在位于浙江省宁波余姚境内的四明山中浴血奋战。如今,战火硝烟已散尽,在林深茂密、青山碧水的四明山中,安睡着当年开创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先辈先驱。

  虽然历史已然远去,巍巍四明山依旧静默不语,但在山脚下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内,当年的红色遗物却在时光尘封中“活过来”。在游客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中,这片革命老区重新“走红”。

  在积极“复活”红色历史的过程中,浙江余姚从修复革命遗址原貌、运用现代多媒体布展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发掘、留存渐渐远去的红色记忆。同时,通过与旅游、文化等各种优势资源相互融合衔接,这片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红土地正迎来一场新的嬗变。

  回首烽火岁月 浙东抗日“心脏”再跳动

  在青山隐隐中,四明山余脉仿佛是天然的屏障,“进”可控制浙东大片平原,“退”可辗转于八百里巍巍四明山,是创建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的“红色屏风”。

  70多年前,在曲折迂回的复杂地形中、在一片片深山密林里,宁波以四明山为中心,建立起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抗日武装队伍也由不足一千人的编制发展成一万余人的规模,浙东抗日根据地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大小据点110个,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

  宁波市余姚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罗捷表示,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发展壮大后成立了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浙东银行,创办《新浙东报》,兴办学校、医院、印刷厂等,发展文教卫事业……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燃起,四明山也被称为浙东抗日的“心脏”,也因此留下了众多红色记忆集群。

  回首当年的烽火岁月,现年9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陈帜东仍记忆犹新。他回忆道,1943年,三北游击司令部为了向四明山区发展,发起了梁弄战斗,敌人的碉堡很高,有地堡、有地道、战壕,战士们好几次冒着枪林弹雨冲锋。“虽然这场仗胜利了,但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这些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青山处处埋忠骨”,虽然烽火狼烟四起,但在战争的硝烟中依旧涌现了一段段温情的红色故事。93岁的余姚老人黄梅芬至今仍会忆起当年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大兵”。

  1945年1月21日,美国飞行员托勒特在空袭上海日军机场时,不幸被敌高射炮弹击中,被新四军救下后,他被送到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梁弄。当年,新婚不久的黄梅芬接过了照顾这个“美国大兵”的主要任务。

  眯着眼,黄梅芬回忆道,当时她结婚的新床是村中最新式的眠床。“托勒特看了非常高兴,连连向我说‘散克油’,我那时听不懂,但看他高兴我也跟着高兴。”

  受到四明山军民的热心照顾和盛情款待,托勒特伤愈需要归队。离开时,黄梅芬的母亲将自己亲手做的一双鞋送给了托勒特留作纪念。托勒特表示,要把这双鞋带回美国做个纪念,永远记住曾经帮助过他的中国人。

  罗捷表示,在余姚四明山大地上涌现了很多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文化的基因,为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提供了鲜活的实例,并成为现代人有力的精神支撑。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些红色记忆都是余姚的宝贵历史财富。

图为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 李佳赟 摄
图为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 李佳赟 摄

  追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老区基因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尽,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但四明山的红色记忆依旧鲜活。

  在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一床缝补过的棉被、一件褪色的军装、一尊3.65米长的土大炮……当年那些真实物件,如今皆成了人们触摸那个时代的最为生动详实的切入口,宛若倚仗长者在讲述绵长的历史洪波。

  宁波市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副局长何建军表示,为挖掘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尽可能恢复革命遗址原貌,近年来,余姚分期分批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财政每年安排革命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重点遗址单位,采取政府全额拨款方式进行管理维护。据统计,近5年来,余姚市财政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资金达4060万元。

  在岁月的长风浩荡中,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内的砖瓦,却都一如当年。罗捷表示,旧址群内的遗址原物都被精心保护起来,并在保护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同时,我们还在革命旧址的装修布展方面,广泛听取文保团队、革命史专家以及抗战老同志代表的意见。”

  正是因为对红色遗迹进行“保真”,抗战老兵陈帜东一进到浙东区党委旧址,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陈帜东慨叹,在革命战争年代,自己在这里战斗生活,如今看到这些革命遗迹一点都没有变,所有的回忆便都涌上了心头。

  为了更好地让这些散落在四明山上的革命故事经久不息,罗捷告诉记者,去年余姚对该市68位新四军老战士统一进行了集中采访拍摄,做好革命口述史料整理工作。此外,还发动余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党史军史爱好者,摸清红色“家底”。

  正是有了这些努力,让后人有机会穿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烟云,从一个个详实的故事中触摸历史细节。罗捷表示,保护好这一片革命圣地,就是让每一位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士、每一位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同志的精神得到铭记,也能让后人在这里获得精神栖息的家园。

  “活化”红色基因 红土地的传承与嬗变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若要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除了追寻和保护红色印记,“活化”红色基因亦至关重要。

  何建军告诉记者,为了让历史“活”起来,让红色“动”起来,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内的新场馆内,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声光电、场景人物还原、大型油画、互动游戏等技术手段,力求多角度、多感官、全方位为游客创造全新的参观互动体验。

  来自舟山的参观者王追波感叹,不少展览模型运用了现代技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使展览不再仅仅局限于展板和图片资料展示,加强了历史与游客的互动。“行走其间,仿佛穿梭回了革命老区的烽火岁月之中。”王追波说。

  此外,除了让呆板的说教活起来,近年来余姚还将“红色之旅”和“绿色之旅”有机结合,使红色景点也成为文化客厅、生态走廊,让参观者更乐意来、待得更久,走出了一条“红+绿”的革命老区复兴之路。

  “余姚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发休闲游、生态游等多种旅游项目,能有效地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何建军说,如今,由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景点组成的红色旅游黄金线,正随着休闲游、生态游等多种旅游项目的加入,重新勃发出生机。

  而随着“红色文化效应”的发酵,曾在烽火岁月中走来的余姚市横坎头村,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村,蝶变成为现代化幸福新家园。据悉,如今四明山老区平均每天接待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近3000人次。“四明山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王燎民说。

  “红色文化要进一步宣传推广,我们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故事,要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故事、优良传统作为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整合,让它们‘活’起来。”何建军说,接下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将加入真人CS游戏、暑期“小战士”等活动,力求使红色文化找到与现代人共鸣的触发点,使之与各种优势资源相互融合衔接,最终实现区域内各旅游形态的整体发展,让红土地在传承中嬗变。(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