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河北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2016年07月14日 1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石家庄7月14日电 (陈林 闫红杰 吴玉秒)毕业季的大学校园,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伤感。即将回国的立陶宛语老师斯凯特对她工作的中国大学校园有些不舍,尽可能多地和她的同事、学生一一道别。

  出生于立陶宛的斯凯特是位语言学博士,精通立陶宛语、德语、英语等多国语言,此前在立陶宛的一家知名大学教授语言。2015年,随着中国中东欧间合作的深入,她所在的学校与中国的河北外国语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随后斯凯特来到了河北教授立陶宛语。

  “除了老师外,两国的学校还开启了交换生项目。”斯凯特说,目前第一批已经结束回国,下学期还将有新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

  斯凯特是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外教,游戏、情景展示让课堂充满欢笑声,教学中她会借助大量图片和视频授课,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中学习。准备这些课程需要花掉大量的业余时间,但她觉得很必要,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上课至今,没有一个学生逃过课。

  斯凯特回国后,将有新的老师来这里教授立陶宛语。她认为,在她们当地汉语课程很少,老师和学生来中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中国学生去立陶宛也同样如此,这将为两国间日益增多的贸易往来提供语言支持。

  来自保加利亚的耐丽是斯凯特在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同事,源于中、保两国间的教育合作,去年9月她从保加利亚一所高校被派到这里教授语言。

  已是第三次中国之行的耐丽笑言她和这个美丽的国家“有缘”:她的硕士在中国的大学就读,从前在保加利亚一贸易公司工作时还负责从中国进口家具。在她看来,随着中国中东欧间的经贸合作加密,她来中国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近日,“河北省国际语言人才振兴计划”正式启动。按照规划,五年内河北外国语学院将开齐“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的大多数语言。河北外国语学院校长孙建中说,近年来学院已与14个中东欧国家的17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了13个中东欧小语种专业,涵盖中东欧16国的所有官方语言。2015年学校还有75名同学赴中东欧9所大学学习,未来五年将会培养更多的语言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56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近三成。外交部欧洲司参赞王文刚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建立4年多来,在政治上增进了互信,在机制平台方面完善了各领域建设,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郝杰成说,近年河北大力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经贸、科技、教育、卫生、旅游、人文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石家庄钢铁集团和捷克兹达斯公司钢铁设备技术引进合作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扎实推进。

  日前,作为河北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成果,河钢集团与斯梅代雷沃钢厂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签署交割确认文件,标志着河钢集团正式成为斯梅代雷沃钢厂资产的所有者和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河钢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战略抉择。

  今年6月在河北唐山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上,代表河北装备制造、钢铁两个优势行业的单位受到相关国家的“青睐”。有媒体表示,河北传统产业占比大,很多企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而中东欧国家经济基础扎实,科技教育水平高,与河北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