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展现“非遗风采” “非遗”进校园成亮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陕西展现“非遗风采” “非遗”进校园成亮点
2010年06月11日 2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日,西安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校园示范活动。图为学生们与汉服文化倡导者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中新网发 冽玮 摄
图为自弘中学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泥塑。 中新网发 冽玮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西安6月11日电(洌玮 陈祺 王敦敏)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如中国剪纸艺术展、鼓乐专场音乐会等。其中,西安市组织的 “非遗进校园”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人们越来越担心,人类文化多样性在不远的将来将不复存在。刺绣,皮影,剪纸、泥塑、草编、背芯子……这些曾见惯不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象珍珠般珍贵却又罕见。从2006年起,中国政府宣布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记者11日在位于西安北郊的自弘中学看到,这里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编定了校本教材,先后建立了四个非遗工作室,一个表演队,在师生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并有凤翔彩绘泥塑、剪纸艺术、草编艺术、版画艺术等大量作品涌现。

  12岁的毛宁告诉记者,他学剪纸快一个月了,现在能很快剪出一幅公鸡造型的剪纸。他希望自己将来可以创作出传统与时尚的相结合的动漫剪纸。正在创作泥塑的吴梦苑即将面临中考,课业的压力并没有使她放弃自己喜欢的传统艺术,并从中获益非浅。她说她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最精彩的一幕是“背芯子”表演,芯子是民间以饰演戏剧故事人物形象为主的造型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芯子主体一般由四、五岁左右的小孩扮演,站立在一人多高的细细的芯子上,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铁条支撑,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险中求趣,叹为观止。背芯子”的壮汉在表演形式上,可用锣鼓伴奏,也可用音乐、口技伴奏。它的入场、出场和进退都有讲究,有双龙摆尾、二龙出水、走四方、四盏灯、小蝴蝶等队形,背芯子者舞步翩翩变化多端,芯子上面的小演员彩衣飘飘,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来自临潼区栎阳镇卷子村的王子孝透露,选“芯子”很讲究,只有体重小又长得乖的娃能被挑上,一辈子也就一两次机会,所以能耍芯子是一种福气呢。在现场,4岁的张靖涵被挑选为“芯子”,看着她打扮成小仙女的摸样高高悬着,在场的师生们都报以热烈的欢呼。

  汉服文化倡导者胡忠宝表示,此次他们与学生组成百人方队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笠翁对韵》、《朱子家训》。无论是身着汉服,还是现代校服,手执长卷,口中念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那从容淡定的神情,天籁般的童音,让人们也在认真思考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地方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